站長資訊網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站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本報告為Nic Newman調查全球200位媒體主管、高級編輯、數字平臺負責人后撰寫的《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調查主要發現:

        52%的專家認為訂閱和會員制是2019年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27%專家認為是廣告收入,8%認為是原生廣告,7%認為是捐贈。

        越來越多人認為優質新聞需要補貼。大約三分之一(29%)預計新一年媒體會從基金會和非盈利機構獲得幫助,而五分之一(18%)期待技術平臺做更多貢獻,十分之一(11%)認為政府會提供更多幫助,29%的媒體人不指望上述任何一樣拯救媒體盈利。

        新聞產業正在對Facebook失去耐心并將目光轉向別處,不到一半受訪者(43%)認為Facebook平臺在今年重要或十分重要,認為Apple News和YouTube重要的人數也相近,而認同谷歌重要的人數則多很多——占87%。

        大約三分之二受訪者(61%)關心或極度關心員工工作倦怠,在媒體工資低、工作忙、壓力大的現狀下,為留住員工和吸引員工感到頭疼的人數分別占73%和74%,過半的人(56%)關注新聞編輯室的多樣性水平。

        超過四分之三(78%)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向人工智能(AI)投入更多,以便拯救新聞業的未來,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不再雇傭新的編輯。73%的人認為增加個性化是走向未來的關鍵。

        隨著越來越多媒體推出每日新聞播客,大部分受訪者(75%)認為語音將成為媒體內容的重要組成。另外,78%的人認為融合語音技術的產品,如Amazon Alexa和Google Assistant,將在未來幾年對讀者獲取內容的渠道產生重要影響。

        主要趨勢預測:

        媒體將加強與假新聞與錯誤報道的斗爭,但今年這些問題將轉移到封閉的網絡和社區群組中,變得更難跟蹤和控制。

        媒體將重新關注讀者信任度,使用“新聞營養標簽”輔助讀者選擇是否相信哪家新聞機構、相信怎樣的新聞內容。

        越來越多讀者意識到上網只是浪費時間,開始遠離社交網絡,將出現更多的“數字排毒”工具,人們將更關注“有意義的內容”。

        慢新聞開始引人關注,被視為當下快速又膚淺的跟風報道的解藥,但慢新聞盈利仍是一大問題。

        付費墻的增多將大量讀者攔在了優質新聞的墻外,消費者的不滿今年將會增加,他們會產生更多的新聞回避現象,或開始使用“翻墻”軟件。

        技術上應當注意可折疊手機和5G手機、無人駕駛、區塊鏈都將為新聞業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潛能。

        回顧2018

        這是“科技抵制潮”泛濫的一年。這一年,大的技術平臺遭到各方對抗,隱私話題時常被討論,人們對網絡成癮影響精神健康的擔憂不斷增加。

        這一年對于深陷數據泄露丑聞的Facebook和其創始者扎克伯格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去年年初,媒體揭露稱一家服務特朗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獲得了Facebook五千萬用戶的數據,并進行違規濫用。Facebook違背了用戶協議,對用戶隱私造成了侵犯,遭到了輿論的強烈批評。扎克伯格承諾解決Facebook的問題。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花了大量資金下架內容、清除低質發布者,甚至擴大不可接受內容的定義;蘋果下架Info-Wars……每個星期都有新問題出現,有點像“打鼴鼠”游戲。到7月份,危機蔓延到了WhatsApp,因為有人誤信了WhatsApp上傳播的綁架小孩的虛假消息而暴力打死了多名無辜的人。在巴西,有人在WhatsApp上開展宣傳運動助力有“巴西特朗普”之稱的賈伊爾·波索納羅競選。年底,人們的目光又轉回了Facebook,原因是數百個自行組建的“憤怒團體”在Facebook上組織波及全法國的“黃背心”破壞性抗議運動。

        社交媒體曾經被視作繞過記者獲取免費信息的工具,在媒體發達的社會可能還是這樣。但去年的一系列事件表明情況在不同國家情況可能不同,在印度、菲律賓、緬甸和巴西等國家,app成為多數人獲得和分享信息的渠道,出現假新聞和新聞被操縱的風險成倍增長。應當指出,許多操縱活動是由政治精英組織的有組織的、大規模的、資金充足的運動。

        去年,我們成功預測平臺減少假新聞的努力會被指控為審查。在法國,“黃背心”運動的抗議者認為Facebook故意壓制他們的觀點,而他們的反對者怪算法煽動騷亂。特朗普指責Facebook、Google和Twitter故意非法壓制保守派的觀點,而自由派又指責他們宣傳極端觀點。無論做什么,平臺不再被視為中立,以后都會被當作政治足球被踢來踢去。

        關于互聯網有害影響的報告在2018年引起科技巨頭們重新思考那些讓人上癮的設計,比如提醒和推送是否符合倫理,是否“致癮有罪”。蘋果就在 iOS 12 中加入了“防沉迷”的屏幕使用時間(Screen Time)功能。新的一年或出現有更多關于“技術福祉”的媒體文章,更多壓力促進人們刪除社交媒體賬號,更多軟件幫助我們戒除網癮。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新聞媒體起起落落

        “減少讀者時間花費”對承壓的媒體公司是一個挑戰性概念,尤其是對于受廣告資助的媒體公司。去年1月,Facebook宣布在News Feed中展示更少的媒體內容以便開展“有意義的互動”,分享人與寵物故事的Little Things成為第一個受害者,其自然到達率減少75%,而其他傳統媒體的自然達到率減少20%或20%以上。Mail Online損失大約200萬讀者,而Verizon在預期收入降低后減記AOL和雅虎46億美元的資產。過于依賴Facebook的媒體轉向或縮小規模:BuzzFeed在英國裁員并關閉了法國的業務;Vox media削減了約50個社交視頻崗位;Mic.com解雇大部分員工,并以500萬美元售出。傳統媒體也感到了壓力,特別是地方媒體,英國的約翰斯頓出版社、《蘇格蘭報》、《約克郡郵報》紛紛倒閉。在加拿大,6家地方報關門,ABC、DR和BBC等公共服務廣播公司由于消費模式的轉變和來自政治層面的壓力而面臨大裁員和進一步動蕩。

         廣告萎縮,訂閱和捐贈為媒體輸血續命

        好的方面,一些重新聚焦“讀者付費”的媒體正在蓬勃發展。《紐約時報》目前擁有400萬訂閱者(310萬數字訂閱者),其付費墻模式可以稱得上成功。北歐媒體也走在數字訂閱潮流的前列。瑞典《逐日消息報》在瑞典大選期間首次有了150000位數字訂閱讀者,而芬蘭的《赫爾辛基新聞報》在數字訂閱者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恢復盈利。在法國,Mediapart慶祝10周年營利達到240萬歐,讀者達到140000人。調查性新聞看上去在數字時代也可以茁壯成長,獲得盈利。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紐約時報》2010年至2018年訂閱增長情況)

        2018年也是會員制和捐贈模式建立起來的一年。《衛報》宣布過去3年有了100萬“支持者”(捐贈者或會員),經歷多年慘淡營收后即將收支平衡。 

        舊技能新模式

        媒體商業模式轉向關注培養讀者忠誠度和用戶留存率,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媒體又重新開始提供新聞簡報(Newsletter)。2018年出現了推送式新聞簡報,鼓勵讀者時不時地閱讀。比如,CBC為王室婚禮做過一個名為Royal Fascinator的八周系列報道。而Politico試驗用八周的新聞簡報教育年輕投票者,吸引了8000多位讀者,簡報打開率超過55%。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注意到很多流量來自新聞搜索、AMP頁面和Chrome 瀏覽器的新標簽頁,優化谷歌在2018年也受到媒體的重新重視。SEO技能在2019年會更加重要,因為接下來谷歌將首次把重新命名為Discover的Google Feed放在移動端瀏覽器的搜索主頁上,這項功能將慢慢推出,但會對新聞推薦產生重大影響。 

        GDPR值得讓人煩惱嗎?

        去年年初,媒體公司都擔心歐洲隱私新規影響商業,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賦予了數據主體一系列較為強大的權利,試圖阻止廣告技術侵犯隱私,這本是一件好事,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面對彈出的疊加頁面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只會勾選“允許所有”,所以還是會收到不想要的郵件,在網上被推送精準定位。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洛杉磯時報》在內的1000多家美國媒體面臨GDPR帶來的集體罰款時,紛紛選擇在歐洲關閉。9個月后,大部分媒體表示新規對他們的底線并無太大影響。GDPR實施了下去,但圍繞隱私的關鍵討論并未結束,未來還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現在世界都聚焦美國,因為美國正在籌備類似的隱私法案。 

        科技助力新聞報道

        過去的一年也展示了技術如何幫助記者發現真相——最好的例子可能是英國廣播公司喀麥隆士兵射殺無辜婦女幼兒事件調查。調查團隊用了開源技術、協作人際網絡與谷歌地球等工具相結合,發現了暴行發生的地點和時間,確定了可能的罪魁禍首。

        類似的技術和協作方式啟發了倫敦新聞調查局,該局下大工夫為英國地方新聞合作伙伴收集數據庫,由此誕生了30多個獨家報道,包括調查英國政府的財務狀況,發現一半英國市政準備削減兒童津貼。

        2018年,我們見到了社交和數字技術最壞的一面,但也看到它們助力新聞業變好并增強影響力。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問世,新的一年也將帶來新的希望。

        2019年關鍵趨勢和預測

        平臺壓力重重

        1. 信息混亂蔓延到封閉網絡,平臺努力恢復名譽

        路透社新聞研究所數字新聞報告注意到WhatsApp和其他消息平臺的重要性日益增長,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見下圖)。巴西有1.2億人使用WhatsApp,因為巴西政治嚴重兩極分化,這個封閉的網絡迅速變成了政治戰場。巴西選舉考驗了WhatsApp能否跟蹤和破除誤導信息。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為此WhatsApp 啟動“驗證”(Comprova) 項目,聯合24家新聞媒體,在軟件上啟動一條“提示線”,讓普通人可以自驗信息。高峰期該項目每天處理2000條信息。該項目成功揭發147條假消息,但與大量非實信息相比,這只是滄海一粟。

        支持驗證項目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實驗室First Draft的主任克萊爾·瓦德爾(Claire Wardle)表示,問題的性質已發生變化。 假新聞不再僅僅指誤報的新聞,而是持續累積的“旨在加深社會分歧的誤導性內容”。 她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新聞編輯室今年可能需要采取措施。   

         要核對事實并揭露謊言,需要更好地理解故事如何傳播以及故事由誰傳播。 First Draft研究表明,誤導性內容通常首先出現在匿名網絡(如4chan 、Discord),然后進入封閉或半封閉網絡(如WhatsApp或Facebook群組),之后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公共網絡輔助下,進入網絡社區被廣泛討論(Reddit論壇、YouTube頻道),廣播媒體和報紙報道和夸大這些申訴常常使問題變得更糟。 去年9月,社交媒體學者達娜·博伊德警告說,媒體正在被“玩弄”,應當更謹慎地確認報道問題的真實性。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誤導性信息傳播方式)

        2019年預測:

        選舉考驗:印度和印尼大選將是對社交媒體新聞傳播的嚴峻考驗。

        新聞營養標簽:媒體將使用更多的“新聞營養標簽”,對新聞可信度進行評級。

        假新聞進一步泛濫:隨著視頻合成技術和AI技術的發展,視頻都難辨真假,可能讓假新聞進一步泛濫。

        2.  媒體希望擺脫對Facebook的依賴

        對數字平臺負責人的調查顯示,媒體希望今年能夠從Facebook轉向其他平臺,其中超過八成(87%)人傾向選擇谷歌,認為谷歌將“非常重要”或“特別重要”,但他們也在考慮YouTube、Instagram和Twitter,以便接觸到新受眾。有趣的是,現在43%的人認為Apple News與Facebook一樣重要,因為發現來自Apple News的流量急劇增加。 Slate在Apple News的頁面瀏覽量在2018年上半年翻了一番, Vice也差不多,而Mother Jones稱流量增加了400%。 盡管如此,大多數流量仍然困在蘋果控制的環境中,媒體廣告收入仍然有限。

        超過一半的媒體人(55%)認為Facebook及其收購的Instagram和WhatsApp“重要”或“非常重要“,而90%的人認為谷歌搜索與YouTube結合重要或非常重要,特別是北歐國家。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媒體認為2019年哪個平臺最重要?)

        2019年預測:

        信息流(Feeds) 向故事( Stories)轉變:故事模式將取代信息流,成為人們在社交網站上分享的主要方式。

        Snapchat面臨困難期:2018年數百萬Snapchat用戶轉投Instagram,2019年Snapchat將致力重新吸引用戶。Snapchat在海外增長遇阻,或尋找投資甚至出售。

        社交網絡轉向付費:2018年一直傳說Facebook想推出無廣告付費版,2019年可能成真。

        各大平臺進軍視頻和電視:在線視頻將成為關鍵戰場,因為各平臺要搶占OTT市場份額。

        雙寡頭變三寡頭:亞馬遜在數字廣告市場中力量不斷增強,有望與谷歌和Facebook分一杯羹,預計到2020年,亞馬遜將占美國數字廣告支出的7%。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亞馬遜、谷歌、Facebook在2018年和2010年數字廣告市場占比對比圖)

        3. 圍繞法規的質疑增加

        2018年,德國針對社交媒體平臺的監管法案《網絡執行法》正式施行,之后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白俄羅斯、肯尼亞和斯里蘭卡相繼有所行動或承諾采取行動。甚至美國也在2018年通過了FOSTA-SESTA法案,但這些法案都伴隨著爭議。

        2019年預測:

        網絡平臺重定義:網絡平臺不是公用事業,也不是媒體,各國在出臺平臺監管措施的同時,正在重新定義平臺。

        隱私保衛戰打響:隱私問題是各平臺的一個新戰場。

        版權之爭繼續:關于歐洲版權法修訂的討論仍將繼續。

         新聞的商業模式

        1.媒體聚焦訂閱,但訂閱局限性彰顯

        對許多傳統媒體公司而言,這又是糟糕的一年。媒體收入下滑至底,數字版本卻無法彌補差額。盡管線上廣告發展迅速,但廣告商很少找到媒體,因為他們通過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大技術平臺可以更高效地定位大規模受眾,并且廣告費更低。對于大多數媒體來說,訂閱是未來一年的重點關注事項,其次是展示廣告、原生廣告以及個人捐贈/眾包。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受調查者眼中最重要的數字內容盈利來源)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受調查者眼中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數字內容盈利來源)

        兩張圖表之間的差異說明,廣告展示和原生廣告仍然重要,但未來的重點是開展或增加訂閱和捐贈。

        但這些媒體導向的策略在2019年可能遇到消費者的阻力。研究發現在大多數國家,只有少數人愿意接受數字訂閱,大多數讀者滿足于以廣告為基礎的免費新聞服務。付費墻可能讓消費者煩惱,產生更多的新聞回避情緒。另一部分人擔心,如果最后富人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可信新聞,而窮人連新聞都看不起,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2019年預測:

        付費墻攔截器出現: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翻躍付費墻的工具,可以是軟件,可能是瀏覽器插件。

        捆綁銷售:為了留住付費消費者,媒體和公司紛紛增加付費信息的價值。比如,《泰晤士報》為訂閱者增加一年的《華爾街日報》,電信和OTT 視頻運營商也在試圖捆綁銷售新聞。 

        2.捐獻和慈善增加媒體收入

        由于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訂閱,媒體也在尋找其他增加收入的辦法。《衛報》呼吁忠實讀者捐款的策略引起了很多關注。過去三年中,有超過一百萬人一次性或持續捐款,幫助《衛報》在2019年實現了收支平衡。

        捐款適用于具有明確政治意識形態的組織,為Canary和Novara Media等英國各黨派網站提供了大量收入。但是,想讓純粹的商業組織捐款似乎更難。 Buzzfeed最近推出的會員計劃受到嘲笑,因為它試圖每年收取100美元,只給一個手提袋和一些內線郵件。與此同時,來自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家項目捐款已成為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12%的受訪者表示這在今年將非常重要。歐洲各地的媒體已開始聘請專門的籌款人并設立慈善事業單位。歐洲有超過146000個“公益”基金會,每年預估支出為510億歐元。這些基金會需要有穩定的環境才能實現他們的計劃,與美國基金會相比,他們只有很小一部分資金用于支持新聞業。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新聞業2019年會獲得誰的支持?)

        3.慢新聞興起

        批評者稱,數字媒體和社交媒體激勵了質量低劣,同化嚴重和思想淺薄的新聞產品。但是,如果新聞業按讀者而不是廣告商心意發展,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減少新聞稿件能否為社會做出更好的貢獻并產生更大的影響?這些問題激發了“慢新聞”運動,我們將在2019年聽到更多相關討論。烏龜媒體(Toroise Media)是前BBC新聞總監詹姆斯·哈丁(James Harding)以及聯合創始人、最近新上任的《華爾街日報》總裁凱蒂·范內克-史密斯(Katie Vannick)的心血結晶 。該項目即于2019年4月啟動,承諾創建一個“不同的新聞編輯室”,包括每天開名為“Thinkins”的公開新聞發布會。該項目將在很大程度上忽略突發新聞,而每天在網站、app和新聞簡報里更新4到5個報道。資金來自眾多贊助者和Kickstarter眾籌,眾籌從最初的2500名會員那里籌集了大約50萬英鎊,其中許多人不到30歲。

        荷蘭初創媒體 De Correspondent產生了做“慢但有思想的新聞”的靈感,在荷蘭爆紅后,現在他們將把這個理念帶到美國——De Correspondent在2019年年中將登陸美國。45000人通過眾籌參與了這場“非突發新聞”運動,捐出了250萬美元。

        迄今為止,慢新聞運動的影響和規模都有限,但毫無疑問這兩個項目充滿野心。可以看看這些大膽的新聞試驗能否從小眾邁向大眾,賺到錢生存下來。

        4.合作越來越多

        新聞機構傳統上在各個層面競爭激烈,但這種情況在2019年會發生變化嗎? 更多的合作可以讓媒體抱團,有對抗平臺的實力,并支付得起更復雜的技術。 國際新聞合作也明顯對諸如巴拿馬文件等話題產生了影響,而英國倫敦新聞調查局展示了將數據收集和分析與強有力的本地報道相結合的價值;巴西的Comprova和墨西哥的Verificado選舉期間用新方式合作。調查顯示媒體專家強烈支持媒體合作,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媒體應當在廣告(71%)或技術(69%)上合作,49%的人贊成共享新聞資源或內容。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新聞機構應當在哪些方面合作?)

        5.新聞編輯室的人才多樣化與留存

        在過去的幾年中,內容的爆炸式增長和24小時待命的工作制給一些記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此期間,與其他職業相比,記者的相對地位和薪酬有所下降。調查顯示,媒體領導對人才關注最多的依次的是多樣性(56%),職業倦怠(62%)、吸引讀者的能力(73%)和創造力(74%)。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媒體主管最關心什么?)

        具體而言,職業倦怠在編輯身上表現明顯,產品和技術人員最需要創造力,也最難留住。一些媒體稱技術人員和記者之間的待遇差別日益造成緊張,播客的繁榮為節目主持人和制片人帶來了新的機會,廣播電臺要留住編輯人才并不容易。

        人工智能和新聞報道

        媒體們紛紛表示今年投入更多資金來使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 但不會減少編輯和記者。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需要投資人工智能(78%)以及雇傭更多的記者(85%)來應對未來的挑戰,認為人力更重要的占多數。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應當投資人工智能還是編輯記者)

        72%的受訪媒體表示去年在試驗人工智能,今年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實際應用。 應用可為三大類:1)使用機器學習個性化內容并為受眾提供更好的建議; 2)自動化處理更多故事和視頻(也就是機器人生產新聞); 3)提供工具幫助記者處理信息過載。

         1.個性化推薦

        中國新聞應用如今日頭條、趣頭科和天天快報目前在使用人工智能(主要是機器學習技術)篩選個性化新聞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頭條擁有約1.2億用戶,平均每天停留時間超過一小時。 現在這些人工智能驅動的應用在亞洲傳播開來,比如Newsdog是印度最受歡迎新聞聚合應用之一,而頭條的所有者字節跳動還在印度尼西亞投資類似應用。

        2. 機器人記者

        媒體已經實現使用自動化技術實現數據類新聞自動報道,下一步似乎是發展虛擬新聞主播。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已研發出一款機器人新聞主播,能隨時工作,它模仿新華社真人主播的聲音、嘴唇動作和表情,早期可能顯得缺乏過于嚴肅,但專家認為最終甚至可以讓它有幽默感。與此類似,日本放送協會推出了動畫AI主播,可以為有聽力障礙的人手語播報新聞,還可以與真人主播聯合主持。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人工智能技術很可能加快現有新聞制作流程,使之更為高效,并完成以前不可能的工作量。YLE 提到的Voitto 助手現在每周可制作約100個體育故事和250幅插圖。芬蘭通訊社將新聞自動翻成英語和瑞典語。美聯社計劃到年底前生產4萬個自動報道,主要為商業和體育報道。接下的趨勢是使用圖片識別軟件簡化編輯室制作標簽和字幕的工作。

        新聞產生的速度和數量現在使得記者越來越有必要使用算法來幫助找到相關故事并及時驗證。 分析預警公司DataMinr可使用AI篩選數百萬條推文,幫助新聞媒體跟進突發新聞。美聯社開發了一種內部驗證工具,可幫助記者實時驗證多媒體內容。

        路透社則采取不同的方法——制造出一套人工智能工具,幫助記者分析大數據并提出報道想法,它也可以寫一部分報道,但目的不是取代記者。 未來一年,隨著數據模式提供新的探索領域,這些工具可能會挖掘新聞工作者更多潛力。

        2019年的音頻和語音

        由于播客的日益普及以及數以億計的智能音箱售出,音頻將成為2019年媒體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據估計,美國多達4000萬人擁有智能音箱,英國約為700萬人有智能音箱。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5%)表示音頻在內容和商業戰略中愈加重要。 許多媒體現在正在成立音頻制作單位。 多數人(78%)認為語音激活技術(亞馬遜Alexa助手、谷歌助手)將改變觀眾在未來幾年發現媒體的方式。

        路透報告:2019年新聞、媒體與技術趨勢和預測

        (2017年、2018年1月、2018年9月,德國、英國和美國智能音箱擁有率占比)

        下一代技術

        區塊鏈

        關于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已有很多文章,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時間戳服務系統。目前,加密貨幣投機者是區塊鏈技術的主要活躍用戶,區塊鏈是否有更多用途?是否能夠拯救新聞業的未來?

        Civil Media是一家非營利性的初創公司,想用區塊鏈技術以幫助新聞媒體從讀者和投資者那里籌集資金,雖然首次代幣發行未達到預期目標,但獲得了大量媒體的支持。2019年它將推出更簡單的代幣銷售。

        另一家區塊鏈媒體公司po.et致力于用區塊鏈技術,將文字、視頻和音頻內容重新交回到創作者手中,使得從不同地方出售或管理內容更加方便,而管理權限自動分配。

        理論上,區塊鏈還可用于事實核查,助力打擊假新聞,但操作起來存在爭議,而且加密貨幣的不穩定讓人們忽視了區塊鏈技術的其他應用,這種情況可能要持續到2019年底。 

        智能手機押注5G網絡

        今年市場上將出現速度更快的5G手機,5G網絡可以比現在使用的4G快幾十倍的數據傳輸數據,更快速地瀏覽高質量視頻,同時連接更多設備。 在大多數國家,5G手機將網絡廣泛覆蓋之前問世。美國Verizon希望在美國實現5G首覆蓋,英國西米德蘭茲地區獲得7500萬英鎊的公共資金試驗5G技術。

        對新聞媒體來說,5G可以在報道突發新聞時利用普通公民的手機實現高清移動報道。更快的速度和更清晰的屏幕也將推動個性化新聞和視覺新聞發展。

        超高清電視

        NHK于2018年12月在日本推出4K和8K頻道,按計劃提供超高清節目。 這是NHK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做準備的一部分,最初的節目包括古典音樂會、藝術、戲劇和自然節目,還有與NASA合作播放的國際空間站發回的畫面。

        新聞業的VR和AR技術

        VR耳機銷售繼續令人失望,而相對廉價的AR技術開始受到關注,尤其是在電子商務領域。 以紐約時報和英國廣播公司為代表的大型媒體公司仍在繼續嘗試這兩種技術,但對許多其他媒體來說,目前這兩種技術的使用水平還不足以證明重大投資的合理性。

        大部分消費產生于無需額外插件即可在移動設備上輕松查看的內容,比如3D視頻和360°視頻。去年11月,《紐約時報》通過利用AR技術帶領讀者走近自由女神像,并允許用戶查看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BBC推出世界杯33場比賽全程VR直播,VR應用下載量超過30萬次。 另外,BBC在12月發布了一部《剛果VR》紀錄片。新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涌現。Quartz新聞應用加入AR模塊,而紐約時報攜IBM共推首款AR體驗。

        無人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近幾年不可能走進生活,因為還未獲得消費者信任。但長遠看來,這項技術不但會影響交通,也會影響媒體。音頻現在在汽車里擁有壟斷地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到來,開車不用一直看路,基于屏幕的電視、電影、郵件和社交媒體可能也將在汽車里發展起來。

        結論

        在近年出現有關內容質量、隱私和用戶體驗等諸多問題后,今年是媒體和各大平臺重建信任的關鍵一年,許多基本面開始發生變化,到2019年底將更加明晰。

        由新生的道德和事實核查標準支持的第三方網絡將對可信內容進行標記和優先排序,幫助區分謠言和真相。同時,各平臺正在重新配置算法,以便篩選更有意義的內容。這些變化無法在一夜之間解決假新聞問題,但能為問題的解決打下基礎。

        調查發現,核心商業模式向讀者付費轉變,要求媒體提供更加獨特的內容,減少低質量內容。即使是繼續依賴廣告的媒體也會重新關注讀者忠誠度。令人鼓舞的是,許多初創企業(Civil、Tortoise、De Correspondent和Kinzen)從一開始就致力于建立強大的社區,并強調將鞏固新聞業的價值觀和原則。媒體之間的合作也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并降低成本,當然這需要許多記者對此抱有信心。與此同時,新的機會正在為視覺敘事開放,而音頻則向年輕一代招手。但這些發展趨勢都不是媒體行業的起死回生藥,媒體行業將在2019年及以后繼續處于脆弱狀態。

        經濟遇上逆風期,更多新聞機構將建立起付費墻。鑒于監管威脅,技術平臺將保持謹慎和提防。技術變革的步伐沒有放緩的跡象。人工智能將提供更多個性化新聞服務、報道的新方法以及更有效的包裝和分發內容的方式。區塊鏈最終將創造新的支付和驗證形式,而語音助理可以成為訪問所有類型媒體的主要新門戶。在這種情況下,新聞機構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自己的初心,更了解所服務的受眾。 媒體還需要想方法將他們獨特的人力與新一代技術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記者的潛力,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新聞作品,讓新聞行業可持續地向前發展。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84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1集|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小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51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 大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青青草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麻豆国产高清精品国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