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物美滲透半個京城 打的就是新零售模式
2016年初,頭頂創業明星光環的多點Dmall 一時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從20幾個城市收縮為4個,隨后多點高層震蕩、華為系撤出的消息甚囂塵上,甚至出現了“多點倒閉”的媒體報道,時隔一年,在生鮮電商集體遇冷的情況下,多點究竟怎么樣了?
注冊會員數量激增
在查閱了最近的媒體報道之后發現,多點出現最多的一個數據是:2017年1月已達1300萬注冊會員,換句話說,就是一年之間,這一數字出現了幾何級的增長。
2016年7月,多點曾經對外披露過:注冊會員數量已經達到600萬。僅僅半年的時間,多點搞了什么“事情”,使得會員數量出現了激增?
據了解,在去年第四季度,多點與戰略合作伙伴物美一直在專注的做一件事,那就是線上線下會員一體化,將物美的實體會員卡全部取消,用多點APP作為物美會員的身份辨識。眾所周知,物美在北京商超領域占有率高達40%以上,并且有20多年的積累,會員數量不容小覷,一旦實現了會員從線下向線上的遷移,日后會對用戶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有更精準的掌控,這將對商品采購、運營、營銷都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有效節約運營成本,甚至及時做出戰略調整。
而反觀多點,將物美的會員體系整體納入之后,會員量級、單量等都飛速上升了幾個臺階。
“線上線下實現一體化,這無論是對多點還是物美,都是戰略合作的升級,雙方實現了優劣互補,有效的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零售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從粗放式擴張到精細化運營
多點的另一大變化,就是從全國擴張到單點作戰。
2015年4月,多點Dmall成立,以生鮮O2O為切入點,用代購模式迅速與全國多家超市達成合作,一時風生水起。然而,代購跑腿進入門檻低、缺乏行業壁壘,多點很快就發現了這個模式跑不通,啟動了“斷臂求生”的戰略。
2016年初,多點從全國收縮為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四個城市,并將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北京,與物美從供應鏈改革、采購、商品管理、物流、倉儲等多個環節進行了重塑與磨合。
一位電商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零售企業的磨合困難在所難免,但經過半年左右的努力,多點與物美之間實現了商品一體化、技術一體化、物流一體化、倉儲一體化、營銷一體化、會員一體化,在整個產業鏈條上深耕,這才能使得多點在生鮮O2O貼身肉搏戰中有了自己的生存之地。”
用多點CEO林捷的話說,多點趟過很多坑,才走出了自己的路,而多點趟過的坑,只要想做線上線下一體化、想做新零售的互聯網公司,就都會遇到,而多點已經走在了前面。
從生鮮電商到新零售風口
“其實我們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新零售,只是就一直在做,到了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的時候,才發現其實我們已經做了快一年了。”多點內部人士稱。
在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隨著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此前早已出現的線上線下全渠道零售方式正式站到了互聯網的風口上。
在阿里巴巴CEO張勇看來,新零售是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將傳統商業要素進行重構的過程,包括重構生產流程、重構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重構消費體驗等。“新零售并不是要把線下的生意搬到線上去,而是為了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共同把蛋糕做大。”張勇說。
在巨頭推動下,新零售正成為新的行業風口。
先看一組直觀的數據:截至2017年1月底,多點用戶數量達到1300萬,其中1200萬用戶來自北京,如果按北京將近2200萬常住人口計算,多點在京滲透率達50%;去年12月12日,”多點+物美”以99.38%(2小時送達)的妥投率刷新全零售平臺紀錄。
看來,對于兩年前就提前布局新零售的多點來說,這一試水已經收獲了最初的紅利。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