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以137億美元價格收購全食超市
導語:路透社近日撰文稱,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雖然引發(fā)廣泛關注,但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道路上,它其實只是在追趕阿里巴巴和京東等中國電商巨頭。
以下為文章全文:
當亞馬遜希望鯨吞全食超市(Whole Foods)時,中國巨頭已經開始消化體量巨大的實體店交易了,并在利用大數據和更好的供應鏈改革傳統(tǒng)超市的過程中搶占先機。
最近幾年,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對線下實體店展開了大舉投資,對其線上服務形成補充。
借助完善的支付和社交媒體平臺,阿里巴巴和京東吸引了很多消費者,幫助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在線雜貨市場,遙遙領先美國。
這種先發(fā)優(yōu)勢受到密集的城鎮(zhèn)人口和廉價勞動力的支撐,而在零售和科技公司競相借助大數據來重塑供應鏈,以此提升低價消費品利潤率的過程中,這也成為了關鍵所在。
“從規(guī)模來看,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在線雜貨市場,所以他們在規(guī)模上的確很領先。”英國食品和雜貨行業(yè)研究公司IGD亞太主管尼克·邁爾斯(Nick Miles)說。
到2020年,在線銷售額在中國雜貨市場的占比有望翻番至6.6%左右,而美國屆時可能僅為1.4%。
美國和中國的電子商務公司都在快速消費品市場面臨利潤率挑戰(zhàn),這類產品利潤低、需求高、換代快,而且往往都是雜貨店的主打產品。
阿里巴巴擁有增長迅猛的云計算業(yè)務,與亞馬遜存在直接競爭關系。該公司計劃借助其龐大的消費數據,為其平臺上銷售的品牌提供一系列聯(lián)網服務。
按照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zhàn)略,這些服務包括庫存管理、智能制造和物流,該公司希望借此減少浪費,并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利潤率。
類似地,京東也將通過與微信的合作獲取9.3億用戶的數據,為包括嬰幼兒產品、化妝品和軟飲料在內的等諸多品牌構建數據資料。
追趕
自從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已經向線下零售店投資逾93億美元,包括連鎖超市三江購物、百貨公司銀泰和蘇寧云商。
該公司今年5月收購百聯(lián)集團旗下聯(lián)華超市18%的股份。
京東2016年動用15億美元股票收購沃爾瑪中國在線購物平臺1號店。
美國企業(yè)現在希望追趕中國競爭對手——當前正值實體店發(fā)展放緩,加之在線零售商面臨利潤率收縮、配送成本增加之際。
亞馬遜上周斥資137億美元競購全食超市,表明其有意挑戰(zhàn)沃爾瑪。
通過出售1號店入股京東的沃爾瑪,今年2月增持京東股份至12.1%。該公司去年還斥資30億美元收購了Jet.com。
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在更大的市場爭奪全球競爭力:由于擔心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帶來的沖擊,美國超市、食品制造商和購物中心上市公司的市值合計縮水約350億美元。
中國科技公司的意圖非常明確,他們希望壓縮成本,同時在線下市場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盡管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但中國仍有超過80%的交易在線下完成。
根據咨詢公司Bain & Company的測算,該國去年的電子商務增長50%,而超市銷售額基本持平。在線零售業(yè)的增長并非完全未受影響,分析師指出,高昂的配送成本和利潤率的收緊都值得警惕。
“對于純粹的電子商務企業(yè)來說,很難增加利潤率,而對于線下企業(yè)來說,卻很難生存和賺錢。”Bain上海合伙人布魯諾·拉尼斯(Bruno Lannes)說。
“答案是整合成一個一體化的供應鏈。”
競爭
中國公司及其國際競爭對手都希望拓展東南亞和印度等海外市場,這也成為最有可能爆發(fā)沖突的戰(zhàn)場。
然而,線上與線下的聯(lián)合仍然處于早期階段,中國市場也不例外。要將實體店的資產與線上系統(tǒng)結為一體,仍要克服諸多挑戰(zhàn),還要壓縮配送成本,同時應對激烈的競爭。
在北京東部的Hema海鮮市場,這些挑戰(zhàn)和中國的野心顯露無疑。消費者購買新鮮魚類和貝類后會通過支付寶掃碼支付來完成交易,現場還有身穿紅色T恤的工作人員幫助人們設置賬號,連接Wi-Fi。
“我認為亞馬遜在這個領域沒有競爭力……它的頁面、功能和支付都很過時。”20多歲的劉女士說。
“Hema就像宜家,但其實更好……感覺像在家里一樣。”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lián)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