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5 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負責用戶安全隱私功能的主管表示自己很后悔開發出,可以追蹤并鎖定用戶的 iOS 系統廣告追蹤工具 IDFA。
據報道,埃里克?紐恩施文登(Erik Neuenschwander)自 2007 年起就在蘋果公司工作,于 2011 年成為蘋果產品安全團隊負責人。他和團隊開發出 iOS 系統的廣告標識符 IDFA,用于追蹤并鎖定用戶。
由于基于硬件的識別碼無法跨設備追蹤用戶,紐恩施文登領導的團隊設計出基于軟件的 IDFA,用嵌入操作系統的標識符來實現這一功能。團隊還開發了能讓用戶關閉跟蹤標識符的功能,但大多數用戶并沒有使用它。
基于軟件的廣告標識符已成為廣告行業規范,從而允許第三方訪問用戶數據來提高廣告投放的精準度。谷歌最終也創建了一個類似工具。報道稱,目前流行的行業規范并不是紐恩施文登和他團隊最初的目標。
開發人員開始在標識符規則中尋找漏洞,在用戶即便關閉 IDFA 功能的情況下,也能繼續跟蹤用戶。據報道,紐恩施文登的團隊曾在 2014 年和 2016 年多次增加新安全策略,讓開發者更難繞過用戶在標識符功能中的既定設置,但開發者還是找到了繞過這些規則的方法。
曾與紐恩施文登共事的人士表示,在 2016 年推出新規則后,紐恩施文登開始告訴同事,自己后悔創建 IDFA。報道稱,基于軟件的標識符成為行業規范這一事實對紐恩施文登產生的困擾尤其大。
紐恩施文登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蘋果公司表示,該公司認為“隱私是一項基本權利,這就是我們從開始設計每一款產品和功能時都會把用戶隱私放在首位的原因。我們的團隊在蘋果內部通力合作,在用戶隱私保護方面下的功夫不亞于我們所有的產品設計,為的就是給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產品。在如何為用戶提供越來越細化的控制方面,應用追蹤透明度機制就是這樣一個典型范例。”
近年來,蘋果因反壟斷問題和如何處理用戶隱私的方式而受到大量批評。去年 4 月份,蘋果在如何跟蹤廣告用戶方面進行了重大調整,其發布的應用追蹤透明度機制開始允許 iPhone 用戶選擇哪些應用程序可以跟蹤自己在網絡上的活動。
有報道稱,大量用戶開始使用這一功能,讓廣告商備受打擊。應用追蹤透明度機制使得企業在 YouTube 和 Snapchat 等應用上接觸新客戶的成本變得更高。其中,蘋果這一策略對 Facebook 的影響最大。該公司首席財務官在今年 2 月份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一變化讓公司損失了“大約 100 億美元”。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