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永不落幕的少年。
作者:虛谷
2018年底,西安冬雪皚皚,冷硬的空氣凍得人臉上生疼。
百度員工鐘安踏雪回到家中,他透過玻璃面無表情俯視著小區對面的夜市,燒烤攤老板油光滿面的認真工作,南來北往的行人裹緊羽絨服,穿過濃煙走進“村子里”。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古都的三環內,城六區共有“城中村”292處,其中187個處于高樓的包圍中。
家里的小侄子滿臉激動,沖過來一把抱住鐘安的腿。和其他孩子要玩具不同,他嘴里嚷嚷的是“貓窩”。兩個月前,鐘安收到小侄子的微信:“他哭著和我說,一直養的流浪貓病死了,就死在城中村的垃圾山里。”后來又打電話哭了幾次,鐘安實在是心疼侄子,就哄著說做一個能治病的貓窩送他。
后來由于工作太忙,鐘安忘了這件事情,以至于整個元旦假期都被侄子埋怨。即便他給侄子買了一堆樂高,侄子還是要能治病的貓窩。鐘安只能硬著頭皮講已經做好了,回北京后會郵回來。這釀成了一場更大的家庭危機,鐘安母親堅決反對,說他這樣會影響工作,太過孩子氣,不像成年人。
作為百度的算法工程師,鐘安要做一個能看病的貓窩,并非胡說。按他的想法是,做一個能自動識別貓臉的門禁,讓貓能安全出入覓食。而且入口處攝像頭還能識別出流浪貓是否患病、絕育,在第一時間通知流浪貓救助志愿者,進行有效救助。
這里面需要應用到的AI技術,鐘安會,但要耗時太久,所以猶豫。畢竟,成年人要講利弊得失。
回北京后,開部門周會時,鐘安和愣頭青一樣對自己組長說:下班之后的工作,想做一個貓窩,想得到公司支持。領導愣了一下,最初有些不可思議。但在問清楚事情的緣由后,便拍板讓他做,還給鐘安攢了一個三人組。

(圖為:AI 貓窩)
很難想象,三個成年人、一家上市公司居然會為了個少年的孩子氣,如此費心費力。
最終這個名為“百度AI暖寵聯盟”的公益項目通過百度星辰計劃順利落地,百度星辰計劃是百度搭建的CSR(企業社會責任)技術賦能平臺,用技術解決社會問題是這一計劃的理念。
在完成這次公益項目后,鐘安詢問了領導為什么會同意。然后,他得到了一個很正經的答案:
“我不是經濟學家,不知道貧富差距怎么解決。但我進百度第一天起,就接收到了技術能改變世界,是有溫度的理念,我的老領導講這就是百度精神。AI和貓窩結合起來看似不起眼的小創新,實際上是將前沿技術,商業頭腦,以及奇思妙想結合在一起,因此‘鐘安們’總是會被鼓勵付諸實踐-迅速感知客戶需求,愉快的創造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公司做的是,營造合適的氛圍,和支持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這也是多數人加入百度的初衷。”
這些員工嘴中的百度精神真就這么偉大嗎?這不禁讓人好奇。
01 什么是百度精神?
要了解百度精神,得先從它的文化說起。
百度的企業文化是“簡單可依賴”,單純得有些孩子氣。早年的時候,百度80%的員工都是技術直男。而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產生了很微妙的化學反應,他們中二熱血,有著共同的偉大夢想——只有百度,沒有互聯網。用戶在百度上可以索引和尋找到任何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務。
能和百度文化配套的基因只能是技術,而技術的發展必然會驅動創新。
那些年,隨著百度的快速增長,大量部門的人員數量膨脹,李彥宏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百度的價值觀被稀釋了。所以,他意識到百度必須走出銷售驅動的怪圈,把目光看向未來——成為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AI公司。
所以,在2015年-2018年的四年間,百度在三個維度上分別進行了升級,以此來為技術創新服務。
在業務上,百度進行了一次大瘦身。2015年7月,百度將外賣業務拆分出去獨立發展;10月,百度將去哪兒出售給攜程。2016年,愛奇藝也隨著私有化而剝離出百度。
在組織上,百度把管理層重新梳理。這幾年,百度核心高管有著很大變化。2018年,“七劍客”之一崔珊珊的回歸,擔任百度文化委員會秘書長,把KPI第一,轉向了OKR。KPI強調的是量化結果的實現,而OKR強調的是團隊協作與團隊極限的挑戰。對AI體系貢獻巨大的王海峰升任CTO。
在技術上,百度變得更加開放。2017年,百度戰略從移動先行,改成了AI先行,對下一個時代的野心昭然若顯。并且,還把已經成立9年的百度技術學院(BIT)正式對外開放,為社會免費培養AI人才。

BIT最早成立的目的是搭建知識共享平臺,提升百度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百度自己公布過一組數據來說明BIT對內部工程師的培養力度:
僅2016年百度技術學院就開設了515門次的課程,課程總時長為118825小時,覆蓋學員53045人次,組建內訓師300余人。這是什么概念?500門次課程和5萬人次學員已經相當于一所普通高校的規模;而11萬個小時,差不多等于把《人民的名義》看了2500遍……
為社會培養AI人才的目的也很簡單。第一,人工智能時代中國想制霸世界高點,只靠一個百度不夠,還需要成百上千的小百度;第二,能和人才共贏,吸收來自民間的營養;第三,學成了去創業,如果成功,百度會多一個合作伙伴,假若失敗,百度靠著培養的情誼,大概率能招攬來一個既會技術,又懂經營的人才。
2020年,百度CTO王海峰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已培養了100萬AI人才,未來5年要再給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他的這句話透露的意思,再結合百度近幾年的升級調整,能讓我們清楚看到百度精神——開放、包容,堅信用技術能改變世界。
02 組織力圣火
百度精神之于百度的意義是什么?當然是創新信仰。這種信仰中國只有兩家公司,一個叫華為,一個叫百度。
與華為一樣,百度有著戰斗力極強的工程師部隊,能很好地把技術商業落地。一個典型的工程師部隊攻克難關的例子是,2020年,百度發布了5G云代駕。而代駕員并不需要一直開車,汽車主要是無人駕駛。代駕人員更像監控員,主要是在突發情況可以快速控制車輛。

與華為又有些不同,相較于大規模的集團軍式作戰。百度更愿意發掘天才,搞特種作戰。2010年,李彥宏設立百度最高獎,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企業給普通員工最高的獎勵,為100萬美金。截止目前,已發出超過2億人民幣。其有三個標準,項目有意義、結果足夠好、團隊小于10人且不能有總監級別存在。
從信仰、技術、獎勵三方面來看,這組成了百度的組織力三角:一,要讓員工有信仰,擰成一股繩前進,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打仗只靠錢的部隊,遇到有信仰的,根本不是對手;二,要學會落地,只留在實驗室里的技術都是耍流氓;三,要舍得給獎勵,畢竟打工最基本的需求還是為了賺錢。
所以,從近距離觀察的話,華為與百度都是中國特色組織管理體系的代表。
任正非經常強調一句話:華為一直是比較崇拜美國的。1997年,他遠赴美國,考察了四家科技公司后,決定向IBM學習。華為用20億人民幣請來了50位IBM的專家,花了兩年時間成為一家美國公司。而李彥宏則是硅谷的天之驕子,2000年回國創立百度后,走的就是美國公司路線。
華為沒有止步美國化,這家公司充滿了革命氣息,創造了眾所周知的狼性文化,講忠誠,講奮斗,講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百度同樣進化出了中式特色,篤信技術,再高級的管理人員也要隨時撿起地上的垃圾(修改BUG),講實事求是,講堅持,講立軍令狀。
華為內部刊物記錄了很多奮斗故事:在孟買恐襲時堅守崗位、在阿爾及利亞地震時開拓市場、在埃博拉肆虐時簽訂大單……百度同樣如此:T9高工休息日逛街時席地而坐改BUG、電梯壞了工程師就手扛肩挑把服務器抬進數據中心、拿了百度最高獎的女同學曾立下“不完成,我就走”的軍令狀……

而這兩家公司都很清楚,講奮斗的同時,要用合理的價值分配保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換句話說,大家相信你營造的信仰,為了你的信仰去奮斗,所需求的是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體現在物質上,因為這就是人性。物質滿足的同時,更加堅信這個信仰。從而形成一個激烈員工成長的循環。
華為對于員工的高額獎勵眾所周知。百度則顯得低調得多,為了讓價值分配合理,既留住人才,又激發員工戰斗力,百度做了四重設計:基本工資+績效+股權+獎勵。底薪代表了員工的價值,績效則是鼓勵員工多勞多得,股權激勵讓大家保證忠誠,內部獎是篩選出可信賴的人才。
華為能在5G網絡上乘風破浪,百度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的領頭雁。這就是二者能成為中國科技兩座高峰的原因,因為他們既講西方思維,又有東方特色。
03 百度的底色
2021年,李彥宏首次向股東寫公開信,袒露心聲:“我們生而不同,干嘛要活成別人的樣子?”公開信里講述了百度如何走向不平凡:
21年前,創立百度時,我曾希望像在硅谷一樣,招有5年左右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加入初始團隊,但最終我們招的幾乎是應屆畢業生,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公司在中國培養出能為互聯網所用的技術人才;由此開端,百度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技術人才培養“熔爐機制”。我們讓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從實習生到頂尖科學家。
讀完李彥宏首次給股東寫的公開信,能清楚感受到他培養人才上的驕傲。之后,百度在培養人才階段,其中有三點經驗很寶貴。
1、以技術洞見支撐產品研發。這能避免被消費者需求牽著鼻子走,生產出步人后塵的產品。技術洞見,是指用創新方式應用科技或者設計,以達到生產成本的顯著降低或者產品功能和可用性大幅提升。依靠技術洞見生產出來的產品,可以與同類競爭產品拉開顯著差距。從百度成立第一天起,就是一家作為純技術軟件公司而存在,為其他公司輸出技術而非流量。大大鍛煉了百度技術團隊大規模作戰能力,在百度開始商業化后,技術團隊把“沖突看作創新之母”,做出了貼吧、知道、百科等影響深遠的明星產品。
2、用開放激發創新與降低成本。選擇開放,往往意味著放棄控制權,但卻能換來規模和創新。百度在技術上開放,為中國互聯網輸出技術人才。在文化上開放,吸收更多的人才與思想。在培養人才上開放,讓百度成為技術工程師的成長搖籃。
3、 要舍得花錢,以此來支撐技術創新,這也能留住和吸納研發人才。過去幾年里,百度的研發投入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今年一季度高達18%,達到了50.98億元。這個比例就是放到全球來看,也是非常之高的。據早前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在全球研發投入靠前的科技企業中,三星、谷歌、大眾、微軟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在7.2%、14.5%、5.7%、13.3%。
這三點組合起來,也正是百度的格局,讓平凡人在百度成長到做不平凡的事,之后向中國互聯網輸出技術文化。早在2017年的時候,AI領域知名科技媒體TOPBOTS發布了《20位推動中國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領導者》名單,其中百度在職和離職的共有10人上榜。也有很多人在擔憂:百度這是親自培養對手,技術領先能不能持續,它到底為何而存在?
但百度用實踐告訴我們,中國最龐大的AI工程師隊伍,在先進的管理制度保障下,足夠高的研發投入下,文化信仰的加持下,高額激勵的鼓勵下,能夠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不止于一家公司,而是邁步走向整個社會,讓中國的AI產業可以真正屹立于強者之林。
據2021年Q1財報顯示,該季度百度實現營收281億元,同比增長25%,創兩年以來最高增速;歸屬百度的凈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43億元,雙雙高于市場預期。核心業務營收入為205億元,同比增長34%。這205億中,有42億元為非廣告業務,這部分業務是百度培育了多年的以智能云和Apollo為代表的AI業務,增長速度為70%,開始逐漸展露盈利能力。
在數十年的探索下,百度Apollo業務開發出了三種商業模式——一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助力車企快速搭建自動駕駛能力;二是百度造車,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三是共享無人車。于百度而言,押注AI的成果已經顯現。
在百度成立這二十一年,也是形成獨特組織力建設的二十一年,具體思路可以梳理為:把創新當作公司發展橋頭堡,從試驗田里總結經驗,歸納教訓;核心文化聚焦在技術上,鍛煉隊伍開拓、吃苦、作戰能力;然后到AI戰場上一往無前,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第一梯隊;相信信仰,讓公司擰成一股繩大步向前。
盡管過去走過一些彎路,但百度還是回到了正軌上。現在組織能力完善,創新文化開放,堅信技術創新改變世界,本質上百度的組織力已經體現成果。

2020年,百度宣布為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如果不了解百度身上技術改變世界的精神,普通人很難理解百度為什么愿意五年內為社會無償培養500萬AI人才。
答案很明顯:是把技術創新當作企業血液;是把人才培養上升到謀取世界領先的高度,從百度AI行,擴散到中國AI行;是百度組織力強有力體現,從搜索轉身走向AI超越。
百度又豈止是百度?
2000年,中國加入WTO后,世界工廠的侮辱之名成為標簽,但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卻七戰美國巨頭,戰戰皆勝,保存科技興國的火種;2009年,4萬億計劃橫空出世,地產興邦喧囂四起,百度依然少年,不變初心堅守技術;2019年,國際局勢不穩,百度深謀遠慮,早已把轉型AI當作至高戰略,用高度組織力完成轉身,成為中國AI頭雁;2020年,全球范圍內AI商業落地加速,百度宣布未來五年為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這種不在乎一國得失的心胸,是早已把眼光看向了世界。
在這些改天換地的歷史潮流中,每一個重要變化,都是獨一無二、完成自我超越的少年百度。

《一代宗師》里講過成年人一生要經歷三種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少年沒那么復雜,他們見的是自己的初心。其身上那股孩子氣,看不公有膽直言,遇不平有勇氣拔劍,見富貴渾不在意,面對貧富之差敢去想改變世界。
這才是年輕的血,那永不落幕的少年。
來源:拾薪財經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