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愈加飽和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呈現巨變。OPPO和vivo這兩大平價手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攀升,而蘋果和小米則出現不斷下滑趨勢。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位的手機品牌分別是OPPO、華為和vivo,蘋果小米和三星分列4至6位。較去年同期,OPPO市場占有率增加翻倍,漲幅最大。vivo漲幅排名第二。 OPPO R9的銷量也超過蘋果iPhone,成為2016年中國市場最為暢銷的機型。這也是2012年以來,蘋果iPhone系列首次跌落榜首位置。

OPPO和vivo的成功源于何處?背后蘊藏了中國社會和經濟市場怎樣的變化?《經濟學人》雜志在一則報道中進行了分析。
《經濟學人》首先寫到,中國東莞過去著名的生產模式,是機械加工廉價小商品,并非生產任何高端設備。但是在這里,卻有一家名為OPPO,每年生產5000萬臺智能手機的工廠。在這里,有數十位專門負責質量工程和檢驗的工程師,每一臺手機在出廠前,都會經歷130多個不同的測試檢驗環節。 《經濟學人》稱,這種對于質量的追求,在為中國本土市場生產廉價手機的企業中顯得非同尋常。
OPPO和vivo過去可能從來沒有進入過蘋果的“視線”,小米則曾經是中國最值得關注的智能手機廠商,它注重大城市市場,配合以病毒性的大規模市場營銷。但是,最終卻是OPPO R9取代了iPhone在中國的銷量領先位置;主要受眾是年輕人的vivo也發展迅速,將小米和蘋果甩在身后。兩年前,它們還在努力爭取進入中國市場占有率排行榜的前5位;如今,它們已經位列全球前5大手機生產商名單當中。
《經濟學人》分析認為,這一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主要增長點已經迅速轉移至小城市的新興中產階級。 這群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的熟知程度,略低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同齡人;另外,他們也并不喜歡通過網絡渠道購買手機,而是更希望能夠對手機進行實際比較。OPPO和vivo更早注意到了這一不同點。OPPO為鋪開小城市的線下零售店投入了重金,OPPO手機在中國大陸有超過20萬家零售點銷售。
《經濟學人》援引業內人士的看法稱,從2011年到2013年,在針對“是否要擴張線上銷售網絡”的艱難討論過后,OPPO最終否決了這個方向,轉而在鼓勵在線下的實體零售上加大投入,樂意與線下零售店分享更多利潤,也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根據機型和銷售淡旺季變化調整的代理銷售系統。《經濟學人》提到,這種做法并非沒有代價,這么一來,OPPO的利潤幅度可能相較于其他廠商更低。
而中國廉價手機廠商普遍的低售價和低利潤,也讓它們更容易走出國門。在印度、東南亞和非洲市場中,中國手機廠商都開始占據一席之地。但并非所有人都對OPPO和vivo的前景看好。
《經濟學人》援引咨詢機構IHS分析師Kevin Wang的看法稱,未來中國手機廠商將出現一系列的合并現象,5年內,大部分中國本土手機品牌都會消失。如果OPPO和vivo能夠維持領先位置,這將和他們飛速的上升一樣讓人驚訝。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