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物流資源分散,供需信息不對稱,車找不到貨、貨找不到車,返程空駛率高、司機收入低一直是傳統物流行業的痛點。近年來,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一批針對社會化資源整合運營的同城貨運O2O平臺開始崛起。借助互聯網營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促進貨運業向集約化、互聯網化轉型升級,重塑貨運市場新生態,接入平臺的貨車司機搖身一變成為月入過萬“新藍領”。
從線下“趴活”到線上“搶單”
貨運O2O平臺興起以前,城市批發市場、物流園區、小區路口經常性地聚集著一批批貨運司機,甚至居民家門口,宣傳欄上都有貨運司機的小廣告,被稱為是“趴活”式的等貨模式。
58速運、藍犀牛、一號貨的等同城貨運O2O平臺崛起后,貨車司機開始了一臺手機就能拉貨的找貨模式,且所有的交易、議價都在平臺更加公開透明。這種高效的車貨匹配模式引來行業叫好。對于司機來說,不用苦苦尋找貨源,訂單變多了;對于商戶來說,配送價格低又能節省成本;平臺也能收費賺錢。這種線上線下的模式可謂是“三方共贏”的策略。
貨車司機成月入過萬高級藍領
“現在一天差不多能跑7、8單。通過58速運,到一個目的地后,一般很快就能接到下一單,非常方便。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能掙2萬塊錢。”劉師傅說完,按了下喇叭,又往前挪了一個車位的距離。此刻,十里河的住所已經不遠了,卻可能還要堵上半個小時。
自2013年進入貨運行業以來,劉師傅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地區給商家送貨。起初,劉師傅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早早來到家附近的建材市場等活,收入時好時壞。后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給貨運行業帶來的改變,劉師傅選擇加入了平臺大、訂單多的58速運。
四川的鄭師傅住在西二旗附近,在這之前,他在搬家公司干過幾年。“無論業績多少,領的都是同樣的錢,那時候還沒有58速運這樣的接單APP,找活特別難。”鄭師傅說后來有干過一段滴滴司機,網約車新政出臺后轉型干了拉貨搬家,現在自己主要通過58速運接活,平時每天能接5、6單,周末能接7、8單,一個月能掙1萬多。
張師傅住在新發地市場附近,活躍的農貿批發市場環境讓他不缺客源。“到外省運貨,經常會(單向)空車,白燒油錢,也沒辦法。”張師傅狠狠地抽了口煙,無奈的說。隨著北京新發地市場與58速運建立起渠道合伙人關系,張師傅也入駐了58速運。依托58速運眾多渠道合伙人物流網絡,張師傅實現了雙程都賺錢的愿望。
資本涌入,同城貨運高速發展
易觀的最新報告顯示,自2013年到2016年大量資本涌入后同城貨運市場規模已達萬億,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對司機來說,市場越來越成熟,訂單越來越多、賺的也就越多。嘗到了干貨運司機的甜頭,也有不少平臺找上了劉師傅、鄭師傅和張師傅。對于“跳槽”,師傅們都挺慎重,表示更愿意選擇58速運這樣的大平臺。“好多貨運app你都沒聽說過就死了,至少死了80%。以前很多公司為了搶司機給各種補貼,現在這些公司都已經消失不見了。”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