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以為代表的算力產業迎來變革。同時,全球經濟與能源嚴峻形勢下,數據中心行業既面臨業內加劇的市場競爭,又受到綠色低碳的政策壓力。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變局中尋求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數據中心企業面前的難題。
大潮澎湃之時,往往有先行者勇立潮頭,引領行業。
2021年底,萬國數據發布首份ESG報告,成為國內首家承諾2030年同時實現及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數據中心企業。時隔一年之后,萬國數據發布2021年度ESG報告,全面展示其在各個維度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為能耗焦慮日盛的數據中心行業,帶來了萬國數據的答卷。
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黃偉
報告發布后,中國IDC圈對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偉進行了專訪,了解數據中心碳中和推進的難點與意義,對話數據中心行業當下挑戰與未來方向。
碳中和路徑提出一周年 多維降碳顯成效
繼萬國數據之后,過去一年中又有3家IDC企業發布ESG報告,正式做出碳中和承諾。數據中心行業的碳中和進程已經起步,但大部分企業尚未展開行動。
原因不難想見,對于企業來說,提出幾項減碳舉措容易,但制定系統性的碳中和計劃難,更遑論計劃背后需要的對公司溫室氣體排放全面調查評估,權衡各維度減碳的可行性與成本,給出清晰時間節點。碳中和計劃提出后的具體實施,也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萬國數據的碳中和路徑與推進,無疑極具參考價值。
根據兩份ESG報告,萬國數據的碳中和路徑并非單一減碳舉措,而是通過清潔能源、減碳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碳抵消的組合實現,主要分為三大維度的行動:
1)可再生能源,包括直接使用和項目投資,購買綠證等;
2)綠色設計與建設,包括設計高能效系統,增加余熱回收與儲能措施,采用綠色建筑材料等;
3)綠色運營,通過多種方式優化運營效率降低能耗。
黃偉在采訪中表示,碳中和計劃提出以來,公司按照路線圖穩步推進,2021年達到預期目標,碳排放強度由2020年的7.66 tCO2e/㎡降至5.60 tCO2e/㎡,同比降低26.9%。
展開來看,萬國數據在各維度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1、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采購,綠電使用比例從2020年的22.6%提升至2021年的34.3%,直接購買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同比增長了261%,參與直接購買可再生能源的數據中心數量由6個增加到13個。
2、2020年后新投入使用的自建數據中心有68%已經或正在申請綠色建筑認證——去年的報告中這一數字是25%。此外,萬國數據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設計和建設中,制定了《GDS綠色數據中心設計指南》、《GDS綠色建設施工管理指南》等,形成全面的標準和流程。
3、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自建數據中心最優PUE降至1.17(2021年4月-2022年3月)。數字降低背后,是萬國數據對液冷等節能新技術展開探索,進行運營管理工具的開發和迭代,其中第一代Smart DC解決方案,更是萬國數據融匯超20年專業經驗的結晶,通過軟硬件的高度融合,在綠色低碳、敏捷交付、智能運營達到新的高度,不但能夠有效降低數據中心全周期的能耗,還能夠進一步優化客戶體驗。
此外,由于碳排查難度等原因,數據中心企業往往只承諾實現范圍1、2*的碳中和,即主要關注運營階段的碳排放。實際上,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均有碳排放產生,包括容易被忽視的設計、建設乃至拆除階段。*:全球公認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將排放劃分為范圍1、2、3,分別指“企業直接產生的排放”、“企業消購買電力或其他能源產生的排放”、“企業供應鏈上發生的所有間接排放”。
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圖源萬國數據 ESG報告
在這一方面,萬國數據在2021年進一步將碳管理范圍從運營階段(范圍1和2)擴展到建設階段(范圍3),完成了全階段的碳排放清單盤點,并獲得ISO14064認證,為行業做出示范。
與此同時,萬國數據北京的八座數據中心在2021年獲邀參與排放碳交易試點,取得了超過40000噸的超額碳排放權出售。他們以自身實例說明,企業在ESG及碳中和上的投入,并非只會帶來成本提高,在合理規劃和積極行動之下,同樣可以獲得收益。
數據中心碳中和 能源結構是根本
遠大的目標絕非紙上談兵,也無法一蹴而就,需要穩步推進。
碳中和計劃提出至今,黃偉認為,在所有實施路徑中最難的是優化能源結構,因為“這是根本性的改變”。
根本性何以見得?數字經濟發展帶動算力需求猛增,數據中心行業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達2166億度,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6%,碳排放量達1.35億噸。即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數據中心整體用電量也將持續上漲。因此,只有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才能打破用能需求與碳排放的正相關,真正減少數據中心的碳排放量。
可再生能源使用顯著增加
2020年,萬國數據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為22.6%,2021年這一數字提升到34.3%,到2030年他們的目標是100%。
而改善能源結構的難度在于,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供給穩定性有待提高,且僅部分地區數據中心有條件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為此萬國數據“多管齊下”,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零碳數據中心-萬國數據成都數據中心
首先,如前文所述直接大規模購買可再生能源,在張北采購風電,在上海和成都采購水電,在廣東參與新能源交易,參與第一批全國跨區域可再生能源直接采購。其中成都一號和上海三號數據中心通過直接購買水電和劃轉綠證,已經率先實現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被認證為零碳數據中心。
其次,積極尋求機會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特別是可以直接向數據中心供電或直接購買綠電的項目。
第三,購買綠證,萬國數據與中廣核新能源簽署了一項多年協議,采購約30000 GWh的綠電證書,又向勝科和遠景能源采購了國際綠證。
第四,積極推動場地內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應用,如分布式光伏系統,目前萬國數據上海浦江數據中心園區已實現大規模的部署,正在評估北京數據中心安裝的可行性。
黃偉認為,可再生能源使用目前對數據中心行業運營成本雖存在影響,但一定是未來的方向。因此,萬國數據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又能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例如拓展使用的能源類型。萬國數據正在海外數據中心進行氫能發電試點,待技術成熟和氫能發電成本的下降,會考慮在其他數據中心推廣應用。
相較于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氫能生產和應用不受時間地域和資源分布限制,具備熱值高、來源穩定等特點,未來或將成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助力改變數據中心能源結構。
IDC圈認為,雖然尚未“萬事俱備”,行業政策環境、可再生能源市場機制等仍有待完善,但全國雙碳背景下,碳中和是數據中心行業的必然方向。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數據中心企業參與進來,提出自身碳中和目標與規劃。
尊重行業周期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我國數據中心行業發展并不如以往明朗,2022年“東數西算”開啟布局變化,綠色、安全、高算力成為發展方向,IDC企業迎來市場新機遇;同時,全球宏觀經濟增長放緩、新冠疫情與極端天氣、能耗政策收緊、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為IDC產業發展帶來了壓力與不確定性。
環境與業務兩個維度的“可持續性”,正在成為數據中心發展的核心關鍵,也是每一家IDC企業需要直面的挑戰。
圖源萬國數據
與此同時,IDC圈觀察到萬國數據正在快速拓展業務版圖,目前全球范圍內運營與在建數據中心已達102座。其中,萬國數據在東南亞地區的區域化戰略正在快速推進,已分別在馬來西亞及印尼啟動建設了多個超大規模項目。
回顧萬國數據近兩年的行動,主要遵循兩條脈絡:
一是修煉“內功”,提升能力。
重視ESG工作,搭建ESG管理架構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因循ESG標準對公司進行環境、社會、管制方面的治理與改善,連續兩年發布ESG報告,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并取得切實成效。
提升數據中心智慧運營水平,發布第一代SmartDC解決方案,聚焦數據中心綠色低碳、敏捷交付、智能運營核心業務板塊,構建起三級數據中心運營架構(GOCC-ROCC-DCU)。
強化財務能力,增加資金儲備,于今年初定向發行6.2億美金的可轉換優先債券,對象為紅杉中國基金、STT GDC,及一家亞洲主權財富基金。
二是對外拓展,打造新引擎。
近年來,東南亞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口資源結構、產業政策等推動地區對數字基礎設施的需求增長。萬國數據積極出海拓展國際市場,于2021年開始布局東南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戰略位置部署數據中心,已有多個項目順利落地,與東南亞的電力、網絡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獲得來自當地政府的支持與肯定。
黃偉透露,東南亞市場是公司未來五年的國際業務重點,將與中國內地業務并駕齊驅,成為萬國數據的第二增長引擎。
對于今年國內數據中心的市場增長放緩,原因來自多方面:客戶需求放緩,受疫情影響客戶簽約入駐速度亦放緩。這些都給重資產投入的IDC企業帶來財務壓力,對資本儲備不足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受到的挑戰尤為明顯。黃偉的建議是:“每個行業都有一定行業周期,不可能一直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市場是有起落的,要尊重規律。企業要預見到周期,在不同周期提前做策略應對,時刻準備適應變化,上升周期時抓住機會快速成長,下行周期時適當調整策略,平衡好風險和發展的關系。”
黃偉對行業接下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全世界像中國這么好的數據中心市場不多。整個市場狀況會恢復的,只是時間問題”。
不畏浮云遮望眼。長遠來看,全球浪潮勢不可擋,未來二十年還將持續深入,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帶動算力需求增長,這些都讓數據中心行業未來的正向發展更具確定性。全球氣候危機與中國政府“雙碳”戰略的決心,則為數據中心指明了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必然方向。
浪潮奔涌,蘊藏風險也充滿機遇。
當“可持續”與“發展”成為數據中心的核心關鍵,IDC企業是主動作為還是被動等待?
作為先行者的萬國數據,已經為行業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