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金融,當其還處于綢繆之中尚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缺少過眼光和議論——與樂視其他所有的生態一樣。最先是傳統金融行業翹楚王永利的加盟,然后是賈躍亭在春節期間發出的“猶抱琵琶”海報,每一個微小動作都能引起行業的震動。
直到樂視919樂迷電商節,樂視金融終于揭開了其若隱若現的面紗。在9月份“購玩美”戰略發布會上,樂視金融發布了兩款金融產品,繼而在919樂迷電商節期間交出了6億交易額的成績單——這個數據,不得不讓外界再次打量起它——原來,在過去刻意保持的“低調”之下,樂視金融已經取得了頗多實質性的進展。
不鳴則已 四大業務板塊格局漸顯
根據樂視金融官網的介紹,其金融服務為樂視小貸、樂視財富、樂視支付和樂視財訊四大板塊。
先是2016年初,樂視網出資3億元人民幣籌建重慶樂視小貸公司,此舉被業界解讀為樂視金融帝國的破冰之舉;幾乎與此同時,樂視網發布公告稱,與歐菲光、新沃資本等8家公司發起設立新沃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繼而,樂視金融發布針對內部員工的“樂樂發”系列——這被解讀為是其理財產品的內測階段,高達8.8%的年華收益率已經讓外部用戶躍躍欲試。而后,樂視金融APP上線且沒有辜負用戶期待的推出了一系列高收益產品,皆引發認購熱潮,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理財產品的發售,或許可以看做是樂視財富板塊的先行部分。根據樂視金融對財富板塊的介紹,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和資產配置方案,以及先進的風控模型將幫助客戶降低資金風險,實現財富的增值——這與已經上線的樂視金融app有不少相似之處,都讓人有理由相信“打造生態化一站式金融服務”的勢在必行。
而作為核心業務的支付,目前也已在樂視金融APP中模擬運行。樂視一直在強調、在構建的“生態理想國”,其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無處不場景,無處不入口”,消費場景和入口的無處不在,既為樂視支付提供了溫床和落腳點,同時又倒逼著支付業務的推進和最終落地。可以想見的是,隨著未來支付賬戶的建立和完善,樂視支付必將進入樂視各個生態之中。
目前正在布局當中的樂視財訊,意在“將金融資訊以視頻方式傳播”——顯然,樂視視頻的龐大用戶群是金融值得深度挖掘的富礦。而如何完成內部生態間的用戶轉化,金融生態未來還有太多事情可以做。
后來居上 從“生態”切入的產品創新
客觀來講,樂視金融在眾人注視之下默默布局的時間并不算短。而在互聯網金融產品已然遍地都是的“尷尬”時間點上推出產品,如何找準定位,進行優質產品布局,成為樂視金融能否在這個迅速迭代的行業里立足的根本。
梳理樂視金融近期密集推出的產品,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基于樂視生態優勢,推出跨界互金產品,打造“互動互娛”式的用戶體驗。
比如,與樂視體育“跨界化反”推出的中超系列競猜理財產品“樂賺中超對對碰”,用戶在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還能體驗一把體育競猜的樂趣;而在樂視影業大熱IP《爵跡》電影上映期間,推出“財貌雙爵”大禮包,將用戶的收益部分轉化為電影票,甚至是發布會現場與明星偶像互動的機會……
樂視金融產品設計的理念是,讓用戶“在玩的過程中把錢賺了”,這些獨特的產品模式,無一不在挑戰著傳統的理財方式,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體驗。
用戶體驗,這個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在叫囂的詞匯,此刻似乎才顯示出其真正內涵。
而從傳統銀行轉身互聯網企業的王永利曾經這樣說:“樂視金融不是簡單的產融結合或金融業務互聯網化,而是注重于探索互聯網時代的生態金融新模式。”——樂視金融那些結合其他子生態“跨界”的創新產品,已經讓這個宣言落了地,而不是僅僅淪為了一句空話。
達而兼濟 “行業交流平臺”的力行嘗試
從布局伊始,樂視金融走的就不是一條“悶聲發財”的路子。比起那些篳路藍縷的創業者們,它顯然關心的更多。上個月,樂視金融牽頭恒大金服、TCL金控等16家新金融從業機構發起設立了“新金融俱樂部”。
不難理解,在關注與質疑的目光伴隨互聯網金融行業多年之久,并且這種狀況還要繼續下去的時候,從業者們這樣的交流磨合試水探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作為樂視金融CEO的王永利,多年傳統金融從業經歷和如今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開疆拓土,讓他對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碰撞的描述更加有說服力:“作為新的金融參與者,新金融如何在已有龐大的傳統金融格局中謀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如何在推進創新過程中控制風險,健康發展,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共同問題。”
于是,樂視金融就在這樣一個機構歷經洗牌,行業趨于規范,用戶幾經篩選的行業背景下,發起成立了“新金融俱樂部”——旨在搭建“一個溝通分享、促進合作的交流平臺”。
誠然,互聯網金融發展至今,尚且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來形容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碰撞。究竟如何“化反”才是最好的方式,也許尚無定論,然而王永利、樂視金融們的嘗試或許值得外界付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