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5個月的大裂變,線上抓娃娃行業早已得像幾個月前的共享單車一樣熱鬧。
一位線上抓娃娃產品的CEO老方告訴新浪科技,他們已經開始在為線上抓娃娃尋找新的延伸方向了。“現在的市場太亂了,在這種情況下各家都不怎么賺錢。”
這是一個門檻過低、同質化嚴重,重度依賴平臺流量的市場。線上抓娃娃解決方案提供商匯智互娛旗下全資子公司游創網絡創始合伙人惠志本告訴新浪科技,去年8月份,看到這波機會公司快速啟動了業務線,對市面上的娃娃機進行了改造、尋找音視頻解決方案,前后大概只花了10天時間。
“線上娃娃機的最終贏家還是自有流量平臺。”青松基金投資經理孟德洋向新浪科技分析說。
行業競爭像共享單車
去年8月,第一款線上抓娃娃產品《天天抓娃娃》上線,由早先曾獲得騰訊投資的陌生人社區軟件same團隊制作,隨后的9月、10月,線上抓娃娃產品不斷上線,并在11月迎來爆發期。
這是一款看上去商業原理和商業模式都相對簡單的產品。用戶在線上App里實現對實體娃娃機的操控,充值金幣以獲得抓取的機會。老方表示,線上抓娃娃行業就和共享單車模式類似,雖然其商業模式不是C端的,但是初期也能靠C端賺錢,但隨后涌進來一大波打著“免費”旗號的跟風者。相比共享單車,線上抓娃娃是娛樂產品,而非剛需,就更沒有優勢。
“整個行業最開始是資本炒起來的,剛開始進場的也都是一些小公司。但現在沒辦法,因為要搶流量,各家都在搞打折、促銷,甚至是贈送。”
一位用戶向新浪科技表示,自己的手機里有幾十個線上抓娃娃產品。“反正玩玩就撤了。”當用戶的選擇增多,對于平臺就變得沒有忠誠度。
提起線上抓娃娃機市場,老方有些無奈,“如果競爭不激烈,其實這真是個不錯的項目。”就他的觀察來看,資本還在關注這個行業,后續就看行業如何洗牌、整合了,與共享單車行業類似,跟風近來的玩一陣子就撤出了,留下的產品開始整合。”
實時云服務商聲網的在線抓娃娃服務正被包括開心抓娃娃、秒抓、美爆抓娃娃等主流線上抓娃娃App使用,其聯合創始人肖峰向新浪科技介紹說,“從涌入的速度來看,波峰已經過去,市場趨于理性,但仍然在穩定發展中。”
孟德洋向新浪科技表示,青松基金是最早一批關注到線上娃娃機市場機會的投資機構,但看過了十幾家公司,最終放棄了投資。“線上抓娃娃是賺錢,但沒有競爭壁壘和差異化,制作娃娃機、購買一些娃娃都很簡單。線上抓娃娃還是適合映客這類自有流量平臺,切進這塊業務,流量就會很大。”
最終,青松基金選擇了一家經營線下娃娃機的公司來投資,他們的產品主要投放在影院,與其他在商場、社區以及線上產品形成差異化,未來還可以從影院的維度涉足電影宣發、衍生品等方向。
“賣水者”的勝利
游創網絡很早就意識到流量與獲客的問題,他們選擇做一家向“挖金礦”的“賣水”的公司——提供包括娃娃機售賣和租賃、托管、聯運、App開發等全套線上抓娃娃解決方案。
從游創網絡官網上合作方案來看,線上娃娃機的成本包括娃娃機硬件的成本,根據訂購臺數不同,價格有些許浮動,總體在4000-5000元左右;二是托管費,即娃娃機托管給方案解決方,解放方需要為此支付,房租、電費等成本,該部分同樣有價格浮動,總體在500-800元左右;三是音視頻sdk對接,根據實際用量收費;四是App的sdk對接及后臺服務。
惠志本透露說,近幾個月來在線上抓娃娃解決方案“云抓抓”方面的業務流水有500萬左右,利潤能達到200萬左右。
據介紹,公司選擇做線上抓娃娃業務,首先是發現其用戶群體龐大,老少皆宜,但核心人群是消費能力較強的年輕女性,商業模式也較為容易向其他方向延伸。且公司此前曾投資過一家智能家居公司,有智能硬件業務的基礎。而雖然游創網絡也運營著一款線上娃娃機產品,惠志本直言自營的App不是重點。“做App會涉及獲客的問題,我們更適合做賣水的事情。”
最終的贏家是自有流量平臺
但線上抓娃娃對某些平臺而言,仍舊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一家經營棋牌類游戲產品的公司在核心產品里置入了在線抓娃娃,據新浪科技了解,該業務目前上線了兩個月,共接入50臺抓娃娃機器,而每月給公司帶來了超300萬的流水,毛利率能達到60%以上。
“很多上線抓娃娃業務的公司兩個月就可以實現盈虧平衡。因為他們的平臺往往已經有大量用戶,比如母嬰電商平臺、運營商業務公司,增加抓娃娃業務是增加用戶黏度,同時也是流量的貨幣化。”惠志本分析說。
肖峰也表示,入局線上抓娃娃領域的主要以大型直播平臺和獨立App為主,自身就有流量或運營的優勢,直接將流量變現。另外,因為娃娃機本質是線下游戲線上化,是IoT的一種落地場景,很多抓娃娃硬件制造方也會尋求更多的變現可能。
“整個抓娃娃的市場一直都在增長,由早期的快速增長到穩定發展,但現在主要的用量還是集中在比較少的擁有流量的頭部客戶上。”肖峰說道。
線下娛樂的線上轉移
肖峰介紹說,目前在場景方面,最主流的就是線上抓娃娃成為很多直播平臺和社交平臺中的一個典型場景。但是在近幾個月,也有一些新的應用場景,比如電商平臺將自己的商品作為娃娃來進行抓取;比如抓娃娃和新零售相結合,很多品牌方也會在線下店加入一些抓娃娃機,把線下和線下體驗進行銜接。
據惠志本介紹,在線上娃娃機業務,目前所要做的是降低成本和提升用戶體驗,并探索一些新的玩法。比如,將娃娃機硬件成本進一步降低;尋找音視頻推流的最優解決方案,通過各類算法測試,提升推流的效果、降低費用;在倉庫的工程設計上,讓固定的廠房面積容納更多的機器。據了解,目前匯智互娛在南京、深圳兩地共5000平方米的廠房里,儲存了2000多臺機器。
而在體驗上,在保持不出現延遲的情況下,線上抓娃娃機也在醞釀更多的玩法,比如在線PK、打賞,增強用戶間的互動性。“線上抓娃娃行業才剛剛開始,漸漸走向成熟,未來玩法會更加豐富。”惠志本表示。
在某種意義上,2017年火爆的兩款線上游戲,線上狼人殺和線上抓娃娃都是過去有一二十年線下娛樂游戲向線上的轉移。
在抓娃娃上公司之所以選擇從線上切入,惠志本告訴新浪科技,一方面是公司本就是互聯網業務出身,另一方面是線下娃娃機的空置率非常高。“線下娃娃機的盈利情況主要取決于它擺放的位置和用戶屬性,比如商場營業到10點,而在線上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玩。”據惠志本透露,娃娃機在白天基本上有凌晨0點到7點,有30%的使用率。
除抓娃娃外,惠志本透露說,公司也正在研究其他智能人工交互方面的游戲,比如在線賽車,它與在線抓娃娃的共同特點是,都擁有一定的用戶群體,也同樣可以將一些平臺的流量轉化成利潤,增加用戶黏性。
將線下游戲轉移到線上,這或許是未來一段時間,文娛類小產品爆發的集中領域。“之前就有很人曾經腦洞大開說到的‘云養貓’、‘云養娃’等等。從這個邏輯延伸,其實還有很多游戲未來都有可能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肖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