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互聯網大會,為期3天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圍繞“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展開了世界性的探討,來自全球的眾多行業精英參加了本屆大會。
在5日舉行的“互聯網與金融——回歸、綠色、共享”主題論壇上,新華通訊社副社長劉正榮,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劉國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等多位嘉賓針對“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發表了深刻見解。
烏鎮共識 金融科技應該回歸實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正在日益成為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劉正榮強調,金融的本源是服務實體經濟。金融與互聯網結合應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任何違背這一本源的取向都應防范和糾正。
劉國強表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是中央對金融工作的要求,金融業既要把這個要求當作方向,也要當作操作指南,當作自己的生存之道。并指出,數字信息技術在發揮普惠金融工作中大有作為。我國的互聯網與金融業快速融合,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短板,大大增強了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陳生強的觀點與監管層不謀而合,在“金融科技如何服務多層次實體”的議題環節,陳生強進一步指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現代金融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覺得現代金融有兩大關鍵,第一,金融不僅要服務于實體經濟,還要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第二,普惠,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實現金融服務的范圍的廣泛性,覆蓋中小微、覆蓋三農。
殊途同歸 無界金融成現代金融典范
當下,數字金融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據分析,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0.62%,由此可見,數字經濟成為撬動全球各產業發展的新杠桿。
李東榮指出,當前,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變革,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金融科技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正在不斷地推動金融業向移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加速發展。
陳生強表示,新技術能夠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金融服務模式,改變固有的商業模式,能夠讓金融服務實現全場景化,即數字化+全場景化的無界金融。
據了解,憑借對金融科技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深度理解,京東金融已經將數字金融應用到了傳統金融難以觸達的農村經濟中,以數字農貸激活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數據顯示,目前京東金融已為農業、農村、農民累計放貸達到400億元,在全國1700個縣、30萬個行政村開展業務。
目前,數字經濟開始向各生活各個領域延伸,形成便民服務新業態。縱觀人類生活環境,餐飲、家政、物流、教育、醫療、旅游、酒店、停車、社區等多領域均開始形成智慧解決方案式。陳生強表示,我們已經將技術,風險定價能力,用戶運營等能力輸出給了眾多銀行,我們希望連接金融機構一起服務好中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