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身處大數據時代,政府與企業匯集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各種數字記錄,大量數據背后隱藏著大量的經濟與政治利益,尤其是通過數據整合、分析與挖掘,其所表現出的數據整合與控制力量已經遠超以往。同時大數據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也暴露除了許多關于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方面的弊端。所以,二者間的博弈一直存在于大數據的行業發展中。
數據安全與利用通常涉及兩方面的數據來源,一方面是公民的個人信息被以數據化形式儲存,這些數據一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機構數據庫中,但通常處于被束之高閣的狀態中,急需政府機構在數據公開機制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的數據掌握在非政府機構以及商業組織的數據庫中,隨著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搜索起來卻比較容易,卻長期處于法律與政策的邊緣狀態中,對公民隱私的安全性不利。
面對一個需要開放,一個需要限制的不同需求,浙江省大數據產業聯盟牽頭單位AdTime提出應在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大力推行大數據分級制度,以便讓政府數據為公共服務行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并讓非政府及機構和商業組織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利用和人隱私保護方面的問題。

AdTime還談到大數據分級制度,首先要將個人信息保護納入國家戰略資源的保護和規劃范疇,并加快完善個人隱私保護的相關立法,加強對個人隱私保護的行政監管,建立對個人隱私保護的測評機制,并推動云服務產品隱私安全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有了法律法規作為基礎,接下來是推行技術手段的保護,國家和社會各界應積極鼓勵隱私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從技術層面來保障隱私安全,技術手段也是法律措施的重要補充。
在技術手段層面拿政府數據資源為例,不妨擬照電子公文傳輸加密系統的建設,來建立政府大數據分級管理。首先政府將可以公開的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并向有資質和有需要的公共服務機構或商業機構進行身份認證方面的授權,通常是授予可以登錄相關數據庫的電子密鑰,而被授權企業所有的登錄、閱讀、下載、打印、分發等處理均可在系統后臺內被記錄,并確保數據不被修改和不被無關人員得到,此外政府相關的數據庫還可根據行業劃分或重要程度進行分級制度,有針對性的公開數據,加大對數據安全的使用監管。
應該說,大數據的開放機制會為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企業提供各具價值的服務,數據資源的開放定會帶來產業鏈上各個不同形態的企業蓬勃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全面促進信息消費新業態的不斷涌出,引領公共服務行業以及更多商業服務行業發生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