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印發《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時期將加快推進大數據產業應用能力。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及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及其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建設、運維管理的安全可靠性、綠色環保性等需求正日益增長。
作為北京地區的超大型數據中心,藍汛首鳴從建設之初便受到了多方關注。近日,中國IDC圈探營小組一行五人再度走進藍汛首鳴,繼續探訪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如何安全環保地為客戶提供定制化IDC服務。
藍汛首鳴數據中心祝建龍
藍汛首鳴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祝建龍向我們介紹了數據中心的主要特點:
(1)國際標準建造,超大規模機房,地理位置優越。
(2)安全:雙路市電保障,智能運維中心。
(3)定制化: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網絡、整棟樓、分樓層、系統均為可定制化,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服務。
(4)一站式服務:在CDN領域積累豐富技術及資源,滿足客戶對于CDN等互聯網技術需求。
80000平方米, 15000個機柜,T3等級
根據工信部對數據中心規模的界定,規模大于等于10000個標準機架的數據中心為超大型數據中心。
藍汛首鳴數據中心地理位置
藍汛首鳴是藍汛ChinaCache于2013年起打造的新一代第三方中立的數據中心,位于北京市天竺綜合保稅區內,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園區總建筑面積約80000平米,設計規模15000個機柜;按照國標A級機房標準設計,達到國際Uptime T3設計等級。園區包括9棟數據中心機房、1棟互聯網交換中心。據藍汛首鳴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祝建龍介紹,目前已交付數據中心樓5棟,上架率達到90%,未來整體園區9棟數據中心樓全部使用后,整個園區計劃容納15000個機柜。
無論是位置環境、規模,還是技術、運維,藍汛首鳴都可謂是在行業內頗具影響力的超大型數據中心。
定制化服務讓客戶所需即所得
目前,藍汛首鳴數據中心憑借其高標準、安全可靠的運維服務贏得了各行業大型客戶的認可和信賴。祝建龍表示,“為迎合當下企業級數據中心的市場需求,藍汛首鳴針對不同行業客戶的多元化需求進行規劃與運維管理,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服務。”
(1)網絡資源定制化。
祝建龍介紹,目前IDC運營商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運營商級數據中心,基于自有網絡資源建機房,提供場地、帶寬、托管業務;第二類為企業級數據中心,企業通過與運營商參股合作方式成立,利用運營商網絡資源,除提供初級服務外還能有云平臺的搭建等增值服務;第三類則為則是”IDC服務商”,他們則是以通過與電信運營商或企業運營商合作或租用其機房與帶寬資源為客戶提供服務。這類IDC服務商數量最多,即我們通常所說的IDC公司,藍汛首鳴即屬于第三類的IDC服務商。
藍汛首鳴數據中心定義為完全開放的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以網絡資源為例,入駐園區的用戶可自由選擇網絡帶寬。
(2)基礎設施定制化。
基礎設施方面,從模塊、樓層到整棟樓宇,藍汛首鳴數據中心都可以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的定制化、多樣化選擇。
藍汛首鳴的各棟數據中心樓互相獨立,互不影響,既符合客戶對私密性、安全性的要求,又可針對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的改造。比如獨棟的數據中心樓,可按照客戶需求做直流供電或做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用。園區的7、8號樓即為一知名大型商所使用的獨棟數據中心樓,樓內配電系統、制冷系統都是根據客戶的云服務的屬性定制的獨立系統。數據中心內的機房均采用模塊化設計,各模塊可分期單獨施工,由客戶根據業務需求控制實施進度。
(3)增值服務定制化。
藍汛首鳴的定制化特色不僅僅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定制化。祝建龍告訴記者,無論是機柜完全自用的客戶,還是缺乏運維經驗的客戶,藍汛首鳴都能針對性地提供契合客戶需求的多元化、多層次的專業服務。
例如銀行業對數據中心的災備要求十分嚴苛,需要保證業務連續性的數據存儲安全,數據“零丟失”——藍汛首鳴則為這些關鍵的業務應用構建連續保護機制,為重要業務系統的數據提供有效的備份機制。在對銀行客戶需求進行充分梳理后,為其專門設計了以包含“預案、預警、應急演練、應急儲備”的嚴密災備規劃為特色數據中心的方案。藍汛首鳴還對銀行客戶災備的系統、網絡、監控、備份實施嚴密的定期巡檢,針對核心設備和常出現故障的備件單獨設置了用于儲存資源應急儲備庫,最終實現了銀行客戶對“數據零丟失”的安全保障。
另外,依托于藍汛ChinaCache在互聯網CDN領域積累的技術及資源優勢,藍汛首鳴數據中心還可以同時滿足客戶對于CDN等互聯網技術需求的一站式服務。
多層保障杜絕宕機隱患
針對數據中心用戶最擔憂的宕機問題,祝建龍告訴記者,藍汛首鳴的運營管理念是:一切體系化、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因此在數據中心運維安全上進行了以下多重保障:
第一,提升智能化運維程度。藍汛首鳴建立了覆蓋整個數據中心園區的運維監控中心,實行7*24小時實時監控運維動態,做到所有節點無縫銜接,一旦出現信息異常立即告警,告警時間遠快于行業內標準。
第二,建立縝密的日常運維機制。項目層面,藍汛首鳴對每個項目的不同階段進行運營狀況審查,進行風險評估,發現風險后上報,及時把風險降到最低。
第三,人為操作層面,增加運維人員的專業性,包括操作流程、工作方式方法、管理機制等。過去的行業案例中,很多單機柜的掉電事件,都是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
第四,基礎設施層面。藍汛首鳴數據中心園區電路接入中心園區出口加工區110KV變電站和新國展110KV變電站,使用朝陽區和順義區雙路市電供應保障機房用電。數據中心采用UPS 2N冗余配置,UPS電池滿載供電15分鐘。另配有柴油發電機組可在30秒內啟動5分鐘內并機輸出,支持滿載12個小時以上的供油儲備系統。
節能有一套,不懼PUE1.4限制
針對日前北京市出臺的對PUE值1.4以下數據中心的限制政策的提問,祝建龍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并介紹了藍汛首鳴的節能降耗情況。
他認為,此政策對于北京地區的數據中心行業是個挑戰,影響不僅限于北京,對未來整個IDC行業都有政策導向作用。但長遠來看,這個政策將促進產業良性發展,由于對高能耗數據中心的限制,未來環保節能的數據中心將大行其道。
同時他表示,藍汛首鳴機房的設計PUE值為1.48,遠低于國家要求的PUE標準數值。從項目建設初期,園區就采用了諸多節能化方案,如照明使用LED、選用效率高的冷塔冷機、高頻的UPS設備,減少功耗和消耗。制冷方面,數據中心采用水冷系統,對比傳統風冷更省電、更環保。機房和配套設施的制冷由大型水冷機組和空調機組提供,機房內機柜布局按照冷熱通道分離、冷通道封閉的原則部署,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制冷,還利用雨水回收和中水系統等節能技術,大幅降低數據中心能耗。
在節能降耗上,藍汛首鳴專注更高要求的技術革新研究,目前已經進行了新的制冷方案實驗室級應用。新方案采用熱通道封閉形式,節能效率比原冷通道封閉形式提升20%左右。
有目共睹的是,伴隨著大數據和的廣泛落地,數據中心的需求量呈現爆炸式增長,IDC行業業務快速發展。
“借著產業發展的東風,藍汛首鳴數據中心也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訪談最后,祝建龍表達了對數據中心產業的期待。他認為,數據中心是云計算、大數據、AI、大數據等諸多技術的基石,也是未來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撐。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中心產業也迎來了更新換代的歷史機遇。為了能不斷應對科技發展和行業挑戰,藍汛首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新技術的應用探索。未來9、10號樓將承載公司的諸多技術研究成果和突破,帶給客戶對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提到人工智能的話題時,祝建龍向筆者描繪了一個可期待的場景:未來客戶戴上VR眼鏡就可以參觀數據中心機房,直觀地看到各項監測數據——這將不再是夢想,與祝建龍一樣,筆者也期待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