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數字化、智能化之路不僅要求前沿的學術知識成果,也需要先進的硬件技術設施。華為依托自身技術力量,與重慶豐都融智學校共建智慧校園,賦能智慧重慶的教育數字化道路,助力重慶打造智慧名城,進而有為。

2020年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之年,也是“新基建”迅速發展的一年。“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顯然,“新基建”的三個領域需要大量的數字化人才進行賦能。
數字化的浪潮正在涌入千行百業,教育數字化也隨之走向新興技術和場景的深度合作。2019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提出,預示著教育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信息化推動高校教育從規模擴張逐步轉向內涵式發展。高校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實現智慧校園平臺建設,通過大數據治理,支撐創新業務上線,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其實,在教育信息化改革進程中,學校需要注重“教、學、研、管、服”五個方面能力的提升。傳統學院式的教學方式正在向網絡化“廣場式”教學形態轉變;傳統粗放式的科研投入,需要向高利用率,更有針對性的精細化方向轉型;而各子系統各自獨立,形成一片煙囪的叢林、數據的孤島這一發展現狀,也同時需要通過數據整合和融合應用,互相打通與流動,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與提取效率。
在此背景下,高校往往面臨著現有傳統交換機組網的問題:一方面是接入交換機部署在樓層弱電間,受溫度、濕度、灰塵等因素影響大,故障率較高,同時銅線部署容易出現老化情況;另一方面,學校運維力量相對薄弱,交換機運維工作復雜,校方要求即插即用,通過更簡易的運維模式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想要做好教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就必須針對性地解決以上難題,推動教育數字化在本校落地。
在重慶,豐都做了教育數字化的先行者。2018年6月7日,國家標準《智慧校園總體框架》發布。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切實加強智慧校園數字底座建設,提高全校師生上網體驗,保證教學信息質量,解決在教育行業具有一定普適性的建設問題,在經過多方考察后,豐都融智學校選擇攜手華為,以IP+光的智慧校園網絡承載方案,為數字化校園與教學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針對實際情況,華為IP+光解決方案在IP組網的網絡承載中,提供了一根光纖作為統一承載,同時構建了多業務融合的智簡架構,將“網絡無所不在,學習隨時隨地”真正帶入學校和課堂。這一解決方案的優勢在于,其一是IP網絡通過有線無線的深度融合,保證了更優的網絡體驗。光纖到操場,光纖到教室,有線無線合一,校園隨行,無縫漫游;其二是解決方案采用了全光承載,可提高網絡可靠性;其三是施工方便,ONU易安裝與維護,網管中心只需要維護OLT一臺設備即可;最后,一網多業務的形式也支持了學校未來業務的擴展和延伸,POL網絡在一根光纖上承載所有的業務,減少了工程量,縮短施工周期約40%。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融智學校校長表示:“ICT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促進教育公平和優質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和重要途徑。我們選擇用全光校園建網,用光纖取代雙絞線,充分考慮了光纖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持續推動傳統教學方式向寬帶、視頻、遠程教學智慧化、現代化的教育方式演變。”
而專注于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將持續致力于成為千行百業客戶業務隨行的“懂行人”與“同路人”,通過將核心ICT技術引入教育核心場景,以ICT能力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為學校、家長和學生及管理部門提供解決方案,針對學校客戶園區大,業務眾多,分散管理等難題,基于端到端(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結合生態伙伴在業界的優勢力量,構建智慧校園園區整體解決方案,實現了校園數據和業務的多維空間全聯接,促進了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教學科研的有效開展,學校綜合運營和管理的能力與效率提升,為師生提供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智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助力智慧校園乘上科技與想象的翅膀,帶領孩子們領略更廣闊的天地。“懂行人”在路上,面向未來,華為將繼續深耕教育行業,以領先的教育數字化理念和技術,為“新基建”事業打造“人才底座”。
點擊鏈接進入智博會線上展廳了解更多內容:https://online.smartchina-expo.cn/auditor/pc-client/index.html#/home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