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帶貨疑似造假刷單”的話題引發關注。
網絡中流傳的朋友圈截圖顯示,11月6日汪涵“順德專場直播”中,有商家繳納10萬元開播費后,當天成交1323臺,退款1012臺,退款率高達76.4%。該朋友圈內容還稱,更令人氣憤的是直播進行中出現大批多臺退款單的刷單行為,導致店鋪收到平臺的虛假交易警告。
無獨有偶,知名網紅李雪琴的直播中也出現大量虛假觀眾的情況。媒體報道,李雪琴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真實存在的觀眾不到11萬,其他觀眾人數、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等多是機器刷出來。直播背后卻潛藏著巨大的行業泡沫和層層虛假數據。
直播刷量是如何操作得?
觀看人數、互動率、銷售量是直播的幾個關鍵指標。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刷量來完成。
在某知名電商平臺,輸入關鍵詞就能搜索到一大批直播刷量的商品。價格從1與到幾十元不等。通過與一個賣家溝通了解到,直播刷量有兩種形式:“機刷”和“人工刷”。

“機刷”就是通過模擬器、注冊機、黑卡等注冊大量虛假賬號,然后用一臺或幾臺電腦控制幾百或幾千個賬號,自動進入直播間觀看、互動、下單等。為了繞過直播平臺的安全措施,部分“機刷”還會購買大量手機,將注冊的虛假賬號分別安置到手機上。然后,通過控軟件操控這些虛假賬號進行觀看、互動、下單等。
“機刷”成本相對較低,適合大規模批量操作。但特征也比較明顯,例如多個賬號的設備屬性相同,同一設備短時期高頻切換IP地址,瀏覽下單等操作行為高度統一,收貨地址高度統一等。
“人工刷”則是通過中介機構或三方平臺發布任務,利用專職或兼職刷客的真實賬號進行人工刷單。“人工刷”是真實賬戶操作,且在瀏覽、交易上有明確的要求,收貨地址分散。不過成本較高,不符合大規模、低投入、高利潤的目的。
直播如何防范虛假刷量?
監管機構一直重視直播刷量風險與防范。
6月29日,中消協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指出,刷粉、刷單造假等是直播帶貨的五個“槽點”之一。
7月1日正式實施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范》指出,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11月1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特別提到,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遵循社會公序良俗,真實、準確、全面地發布商品或服務信息,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