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安全反病毒實驗室發布《2018年Q3季度互聯網安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電腦端方面,Q3季度總計攔截病毒3.3億次,與Q2季度相比整體下降趨勢明顯;移動端方面,本季度總計已檢測Android病毒樣本量509萬個,平均每月檢測56.5萬,與上一季度相比,病毒樣本數量有所下降,但PUA(灰色軟件)類惡意程序增長速度飛快,占總體病毒量的52.87%,創該類病毒量連續多季度上漲新高。
受“炒幣”影響,整個第三季度挖礦木馬事件頻發。廣東、重慶等多家三甲醫院遭受不法黑客攻擊,下載植入多種挖礦木馬,影響醫院日常工作運行。除此以外,勒索病毒所引發的網絡安全事件同樣值得關注。
電腦端病毒感染量持續下降 前三季度9月病毒攔截量最低
《報告》數據顯示,電腦端Q3季度總計已攔截病毒3.3億次,平均每月攔截木馬病毒約1.33億次,本季度與Q2季度相比攔截量環比下降19.54%,相較于2017年Q3季度病毒攔截量同比下降了34.30%,同比惡意程序數量大幅下降。

(2018年1-9月攔截病毒次數)
從中毒機器量來看,電腦端Q3季度總計發現8,276萬次用戶機器感染木馬病毒,平均每月為2,758萬中毒機器進行病毒查殺,本季度7月份約為2,622萬次,創中毒機器次數新低。與Q2季度相比,本季度降幅達到9.69%,相較于2017年Q3季度中毒機器數量同比下降33.94%。不過與上一季度類似的是中毒用戶低于分布情況,無論是城市分布還是攔截病毒排名,深圳市、廣州市、武漢市位居前三。

(2018年1-9月中毒機器次數)
另外木馬類仍是第一大種類病毒,占據總體數量的57.67%,其次為Adware(廣告軟件)類、后門類。其中在木馬類中,下載類、盜號類、勒索類占據木馬分類前三,依次為38.06%、15.23%、11.59%;釋放有害文件木馬、勒索類、下載類位列木馬攔截量分布前三,分別為42.52%、28.8%、10.59%。對此,《報告》認為,木馬病毒種類多說明病毒可能來自很不同的不法團伙,但從木馬攔截量上可以看出哪一些木馬病毒最為活躍。

(Q3季度惡意程序種類分布)
針對電腦端勒索病毒情況,《報告》做出詳細剖析。根據相關數據分析顯示,本季度敲詐類病毒攔截量依次為Blocker、GandCrypt、Wanna,三者攔截量之和超過92%。同時《報告》發現,由國外傳進國內的敲詐勒索病毒大多需要支付比特幣贖金才能進行解密,由于比特幣完全匿名流通,目前技術手段無法追蹤敲詐勒索病毒背后的幕后操縱者。為此,騰訊安全技術安全專家提醒,及時關閉445、139等不必要的網絡端口,推薦個人使用騰訊電腦管家等主流殺毒軟件啟動并保持實時開啟狀態。
移動端病毒量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平均降幅達18.2%
《報告》顯示,截止9月底本年度總計已檢測Android病毒樣本量509萬多個,平均每月檢測Android病毒樣本56.5萬多個,通過數據可以看到Android病毒樣本Q3季度相比Q2季度有所下降。綜合2018年前三季度Android病毒數據來看,移動端病毒數量已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平均降幅高達18.2%。

(2018年1-9月Android病毒檢測量)
從病毒種類上來看,整體排名出現小幅變動,PUA(灰色軟件)類、SMS(短信攔截)類、Spy(間諜軟件)類位列前三,依次為52.87%、20.00%、5.91%,相比Q2季度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PUA類打破此類病毒量連續多季度上漲趨勢。

(Q3季度Apk病毒種類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PUA類應用不一定是惡意程序,但最終目標是跟蹤網站訪問者來獲得搜索結果,以達到某個商業目的,最終侵犯用戶權益。《報告》建議廣大用戶,務必在正規渠道安裝應用,安裝殺毒軟件,對陌生信息保持警惕,保持良好的上網習慣即可阻擋大部分的惡意軟件。
網絡事件頻發敲響安全警鐘 網安周呼喚社會凈化網絡空間
整個第三季度,網絡和數據環節的安全事件發生率持續增長,廣東、重慶等國內多家三甲醫院服務器遭不法黑客入侵等一系列事件,讓網民對網絡安全的關注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9月16日,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2018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博覽會在成都拉開帷幕。期間,全國各地圍繞網絡安全舉辦系列活動,通過論壇、講座、宣傳片、互動等豐富多樣的形式,“網絡安全”觀念越來越被廣大網民所接受和認可,網民的防護技能也在逐步提升。

(2018國家網絡安全周騰訊安全展臺)
綜合《報告》不難看出,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一邊是不法分子層出不窮的犯罪手段,一邊是國家和安全廠商無時無刻的嚴陣以待。不過,我們始終相信,以騰訊安全為代表的殺軟廠商正積極聯合政府、網民共同行動,全力打擊侵犯用戶個人信息、黑客攻擊、網絡黑產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為廣大網民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環境。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