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程
成立于1997年的網易進入中年,與新浪、搜狐等同時期依靠門戶優勢流行起的互聯網公司相似,常年徘徊在一二線互聯網梯隊之間。
網易一度被認為是“最不油膩”的中年公司。32歲就成為全中國首富的丁磊,最知名的標簽是“養豬”。從門戶網站、到游戲,再到電商,他帶著網易進行了多次轉型。擅長依靠而獨特的品位和產品思路,另辟蹊徑,紅海中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讓網易在很多網民心中占據重要位子。例如,每一次網易云音樂的營銷,都可以在朋友圈引起一番刷屏,網易一度成為中產階級的代名詞。
對于投資人來說,2001年上市的網易一直是美股的優良標的,營收增長平穩,市值不算高,但一直相對穩健。然而,2018年以來,網易股價跌去約35%,市值縮水295億美元。第三季財報發布后,即使游戲和電商營收增長均超過預期,但股價也未見顯著提升。
下滑的股價昭示一個很難掩蓋的事實——資本市場不再看好網易。游戲增長遭遇政策門檻,電商面臨殘酷角逐,To B業務發展緩慢,下一步擺在網易面前的,都是硬仗。
作為第一批互聯網大佬,丁磊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節奏。烏鎮飯局一直是丁磊的主場。過去幾年中,他帶著上好的豬肉,招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大佬們。但設宴之余,他不端不裝不站隊,也不愛指點江山。
今年的烏鎮,面對質疑的丁磊一再唱高調,他表達出對網易游戲業務的信心,稱網易已經是世界級的游戲公司,甚至在鏡頭前,不避嫌地向各個大佬宣傳網易嚴選的產品。
接近網易的投資人對全天候科技表示,游戲依然決定著網易的走向。而《陰陽師》等爆款游戲衰退,是投資人擔心的重點,“電商或其他業務在整個網易格局中占比不高,不會過多做考慮。”一位長期關注美股的投資人也提到,現在除了文娛領域的投資人,同行很少再關注網易的股票。
近期,網易云音樂、有道等品牌獲得了獨立融資,并傳出將出售漫畫業務,網易可能會借機剝離部分業務,聚焦在電商領域。
但就如丁磊的一貫保守、有耐心的作風,網易的焦慮沒有明顯展露出來。網易轉型的號角,也沒有正式吹響。
電商突破“小而美”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6月開始轉型綜合類電商的網易考拉交出了第一份答卷——開售3分49秒,全場銷量突破1億元,全平臺銷售額達到去年同期2.4倍。
電商業務已逐漸成為網易營收的另一極。2018年第三季度,電商業務在總盈收中占比已接近三成。丁磊對電商業務寄予厚望,“通過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等電商業務,花三到五年時間再造一個網易。”
但放在行業中,網易電商的規模,在國內數十萬億級別的電商市場中,不過杯水車薪。在雙十一開售,考拉突破1億時,天貓早已突破100億。
今年,在國家頒布海淘政策,海淘業務受到重創的情況下,網易考拉果斷宣布轉型綜合類電商,并在海外購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世界工廠店,和嚴選的模式打通。
轉型綜合類電商為網易帶來了盈收大幅增長,同時也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投入,
11月15日,網易發布三季度財報,網易電商業務營收44.58億元,同比增長67.2%,自2017年四季度開始單獨分拆之后一直保持超過50%的同比增長態勢,但三季度增速遜于上季度75.2%的同比增速。
但與此同時,另外兩個數據卻不明朗。一是,電商業務毛利率同比出現下滑,三季度電商業務毛利率為10.0%,去年同期為11.5%。網易方面解釋,電商業務毛利率的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2018年第三季度的促銷力度相對較高;
二是網易第三季度整體凈利潤大為3.29億美元,同比下滑25.3%。此前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中,凈利潤為 3.18 億美元,同比下降 29%。
雖然業務增長情況超預期,但凈利潤一直在下滑。CIC灼識咨詢執行總裁朱悅提到,網易投入的產業多,特別在電商業務上投入較大,由于其電商的業務模式和形態屬于較初級的階段,相對于京東、天貓和淘寶,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來做市場引流,包括對供應鏈體系的打造,對下游客戶的服務等。
在百聯科技創始人,IT評論人莊帥看來,網易旗下的郵箱,云音樂、網易新聞等在為電商業務導入流量,吸引網易的老用戶進入新領域。“現在一打開,163游戲,滿屏都是考拉的廣告。”
但網易轉型電商面臨重重障礙,首先前期必須大量燒錢,擴展品類,導入流量。這對于一直以來以“小而美”著稱的網易來說,必須轉變思路。
成立于2015年的考拉和成立于2016年的嚴選,如今已在跨境電商和品質電商領域展露頭角,說明了丁磊的眼光。
丁磊用“品味”這個關鍵詞把網易與其他公司進行區分劃線,網易出品,已經帶上了高品質和高品位的光環。
但莊帥認為,網易電商的劣勢在于沒有突出的技術性改革,“相比京東、拼多多,網易做考拉依然是在走老路子,這樣GMV越來越高,燒錢程度也越來越高。”
就在諸多都市白領為網易嚴選叫好時,聚焦“五環外”人群的拼多多已經用兩年時間砍下GMV,“下沉”成為2018年的關鍵詞。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作為目前C端流量最有潛力的貢獻者,已經將拼多多、趣頭條、快手等公司推向納斯達克。而這部分卻是網易難以觸及到的人群。
網易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9月,拼多多上市后,網易嚴選進入拼多多,開設了品牌店。這一“跨維度合作”,體現了網易擴大流量和用戶的迫切需求。
“選品模式參照的是無印良品,但對于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講,這個模式還是太重了。”莊帥提到,“同樣做精致選品項目,小米有品的前景更值得關注,小米做生態鏈,已經投資了200多家產業鏈的公司,這可以大大降低小米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
電商領域,網易有一場硬仗要打。
孤獨的游戲和扶不起的內容
與電商業務相比,游戲業務近期的表現,可以讓丁磊松一口氣。2018年二、三季度網易游戲收入連續兩季度達到百億量級。
雖然在過去一年中,游戲《陰陽師》后繼乏力,《第五人格》并未撐起業績大旗,《荒野行動》還在與藍洞扯皮,但在游戲寒冬中,網易游戲營收仍在不斷提升,第三季度的103.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而騰訊游戲第三季營收比去年同期下跌4%。這一對比,也體現了網易游戲部門的根基深厚。
然而,相比騰訊在動漫、游戲、影視、文學、音樂等業務上已經積極嘗試開展聯動,一部《全職高手》漫畫,可以形成影游漫聯動的熱潮。而網易的游戲部門卻處在孤軍奮戰的狀態。
網易曾大規模布局泛文娛產業,但除了網易云音樂,其他板塊并不被大眾熟知。
近期,財經等媒體爆出,二次元視頻社區B站有意收購網易漫畫。有接近交易的投資人士提到,網易有意出售原創漫畫業務,原因是漫畫對于網易而言重要并不重要,網易漫畫近年來也沒有創造出真正有影響力的IP,相反漫畫很大程度上還要靠網易游戲如《陰陽師》等作品反向輸出。
2016年底,網易曾經整合旗下的動漫品牌,包括二次元社區GACHA,圖片社交軟件LOFTER、網易漫畫、網易云閱讀已被整合成統一部門,原本獨立的技術、產品、運營團隊也被合并。“當時網易希望把動漫品牌打包上市。但最后沒有成功。現在漫畫在整個網易布局中比較雞肋。”二次元行業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
直播是網易又一個錯過的風口。網易在2012年、2016年相繼上線了以游戲直播為主的CC直播和以秀場為主的薄荷直播,但最后都沒有取得太多關注。
“淘寶直播現在做的順風順水,網易如果做一個直播體系,鏈接電商和游戲,是很好的選擇。”莊帥提到。
可以說,網易系的內容版塊并未有強協同性。網易文學、網易漫畫等業務在用戶規模與體量受限的情況下,商業化的難度巨大。
一直高調的網易云音樂,獨立發展了四年后,先后在2017年完成7.5億元融資,估值達80億元人民幣,并在近期完成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由百度領投,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和博裕資本跟投。
但與超高的用戶口碑相比,網易云的估值距離騰訊音樂的300億美元估值還有很多的差距。在版權戰上,網易云音樂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撐,而在流量上也必須背靠更大的渠道支援。
朱悅認為,在巨頭的夾擊下,網易系內容板塊的總體發展四面受敵,“小而美”的模式進一步受到挑戰。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網易廣告業務收入6.44億元,同比僅增長2%,為近期增速新低。廣告收入增長緩慢背后,與其C端力量的規模和增速下降不無關系。
這也許是網易在籌備分拆云音樂,謀求獨立上市,并剝離漫畫業務的重要原因。
B端業務薄弱
To B業務,是近兩年巨頭轉型的焦點。從百度All in AI到騰訊結構調整,成立云與智慧部門,企業服務是下一波重要的收割領域。
但網易還沒有顯示出轉型的苗頭。游戲和電商業務之外,網易的第三大板塊——廣告服務凈營收和郵箱及其他業務的一直不溫不火。
根據三季度財報,郵箱及其他業務的收入為14.0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5%,總體在總營收中占比不超過8%。
縱觀網易各業務線,網易郵箱和網易云為代表的企業服務類業務、以及網易有道最有可能在B端取得建樹的條線。
但值得關注的是,企業服務類產品,仍然集中在企業郵箱、辦公軟件、嚴選的企業采購模式等方向。如2017年,網易企業郵箱客戶突破65萬家,是該領域的營收擔當。
而高新技術集中的網易云,一直在開發語音識別系統、“見外”語音撰寫平臺、云服務等,但未做出成績。近年來主要產品是翻譯機、網易投影交互產品影見、AR產品網易洞見和云服務產品網易風潮、網易猛犸。
作為從2011年就開始布局人工智能的企業,網易的存在感也較低,商業化程度也不及預期。
今年4月,網易有道獲得11億戰略融資,成為網易公司繼網易云音樂、網易味央之后的第三家獨立融資的品牌,并同步躋身中國互聯網獨角獸俱樂部。
網易有道在近兩年,從一家以工具為主的公司,轉型為All in教育,同時面對B端與C端擴展市場。網易有道CEO周楓曾提到,在“同道計劃”下,有道針對想做內容的創業者開放了產品合作、產品分紅、投資或者收購等多種合作形式。
但不論是網易云還是有道的轉型的成果,都未能從財報中有所顯現。
知名IT評論人程苓峰曾如此評論丁磊:“如果說誰是中國互聯網上最保守、最有耐性、最可能活上一千年、等著先烈們都死光了才去收拾戰場的,那一定是丁磊。”
一位接近網易的投資人士對全天候科技提到,“To B項目在網易的總體營收中占比太少,知名的落地項目也很少,投資人在觀測時,幾乎忽略不計。很難指望丁磊去引領技術革新的潮流,他總是等行業打開之后,才會選擇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