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近的手機市場報告,功能手機(也稱非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增長勢頭,與之相對的則是,智能手機市場步入低迷,銷量同比下滑。Counterpoint甚至預測,功能機市場將在未來五年持續增長。
發展中國家的強勁市場需求,為功能手機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窗口。數據顯示,iTel(中國傳音旗下品牌)和HMD同時以14%的份額領跑全球功能機市場,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Jio占11%,三星占8%。這些廠商正在印度和非洲等新興市場推出廉價并可以連接4G網絡的功能手機。
印度地區與中東地區的功能機市場份額都高達36%,亞洲其他地區的功能機市場份額也達到了18%,綜合來看亞洲的功能機市場份額全球占比超過了50%。


在供應鏈端,中國的制造商們也聞風而動,揚帆出擊。日前,惠州光弘科技就發布公告表示:擬投資5.27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5200萬元)等額現金,認購Vsun Mobile Private Limited(聞尚移動)新增發行的1550萬股股份,認購完成以后,光弘科技將持有后者50.82%的股權并成為最大股東。光弘科技是華為、OPPO的核心代工廠,聞尚印度的客戶則包括信實、Karbonn、傳音等手機品牌廠商。
12月20日,TCL集團印度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園(簡稱“TCL印度產業園”),在安德拉邦蒂魯伯蒂正式動工。這也是華星光電的模組業務首次進軍海外,為面板業務輸出印度打下了基礎。
此外,合力泰也宣布在印度建廠,歐菲科技也表示正在研究印度或其他海外市場的建廠機會。
是“逆向行駛”還是剛需?
2017年印度電信管理局(TRAI)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有12億多手機用戶,其中65%為功能手機用戶,約為7.8億。
IDC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2季度,印度功能手機出貨量為4400萬部,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9%,比智能手機多出1050萬部。Counterpoint的研究則顯示,2018年第1季度,印度功能手機市場翻番,而智能手機市場與去年同期持平。
Counterpoint的研究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相比如此疲軟的態勢,功能機的逆勢上揚顯得甚為亮眼。這讓人在感嘆潮流難測之余,也不禁想一探背后的緣由。
功能機大受歡迎的一個因素是電池續航。電力短缺在印度是一個大問題。截至2017年下半年,在印度近13億人口中,依然有大約3億人無法正常用電,占總人口的23%左右。在全球所有尚未通電的人口數量中,印度獨占四分之一,未通電人數乃全球之最。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電力短缺給印度經濟帶來的損失相當于該國GDP的7%左右。
因此在手機續航方面,很多印度用戶會首選三天一充的產品,而典型城市用戶的智能手機,在運行多個應用的同時一般至少需要一天兩充。這使得當地的消費者更加青睞一些功能簡單的手機,這樣就不至于很快耗光電量。功能機也可以作為智能手機的備用機使用,如果智能手機沒電了,就可以使用功能機來救急,還可以與外界保持聯系。

但最根本的原因應該還是新興市場的購買力偏低,印度目前入門智能手機的售價約為4000盧比(約400元人民幣),而40%的功能手機用戶所使用的產品價格低于1000盧比(約100元人民幣)。芯片組、LCD屏幕和存儲器占成本的約60%,且日益上漲,因此廠商們很難提供更便宜的智能手機。
耐用性對功能手機用戶而言非同小可。他們無力每年購買一部新手機,因此期望一部手機能用上三到四年。對于預算有限的家庭來說,冰箱或電視可能比智能手機更重要。相比智能手機499元以上的入門價格,他們只能轉而選擇99元的功能機。
此外,隨著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成立Jio把運營商市場攪得天翻地覆,印度的4G網絡覆蓋開始改善,而且資費一路下行,甚至可以免費使用。像JioPhone這樣的4G功能機,已經預裝了Facebook、WhatsApp和其他社交應用,這意味著智能手機并非必須。
更為重要的是,Jio順勢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服務,從社交、電商、支付、影視影音到新聞網站等需求,都能在Jio的服務上得到滿足,而這些服務所產生的流量也全部免費。業內分析師預計,從Jio TV、Jio Cinema、Jio Music、Saavn、Jio Mags、Jio Chat到Jio Money,Jio的應用生態即將成熟。
數據顯示,在Jio的2.52億用戶中,平均客戶參與度高達每天290分鐘,月平均視頻消費15.4小時,月平均數據消費量為10.6GB,用戶習慣已經養成。信實零售表示,該公司的4G功能手機的用戶“在互聯網和應用程序上花費的時間,比智能手機用戶更多”,“JioPhone上使用的語音指令數量,現在超過了智能手機五倍”。
日益豐富完善的互聯網體驗和功能,能使用4G網絡,能上網,能用各種社交應用,甚至還配備語音助手(Jio Phone就與Google合作,在手機中移植了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手),可以和用戶語音交互,NFC、紅外遙控等功能也一應俱全,實際上功能機和智能機的區別幾乎就差了一塊觸摸屏幕(屏幕也是形成差價的主要零部件)。

對于購買力不足的用戶而言,可以用足以負擔的價格,接入4G互聯網體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而這些人群,恰恰是“沉默的大多數”,盡管由于難以發聲,其訴求經常被忽略,但市場基數卻不容小覷。
IDC在201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有一半的功能手機用戶計劃在半年內購買4G功能手機。根據印度電信管理局(TRAI)發布的數據,印度市場將有4億左右的4G功能手機需求。
血的教訓,新的布局
根據光弘科技的公告,此次投資聞尚,是因為印度手機市場是目前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而印度政府頻繁提升手機相關的進口關稅,促使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設廠生產,以避開高額關稅。
據悉,從2018年4月1日開始,印度政府將進口手機的關稅從15%提高至20%,以保護本地制造業。這是印度短時間內的第二次調稅,在2017年12月,印度剛剛宣布將手機關稅從10%提高至15%。

目前,印度本土專業手機制造基礎較為落后,產能仍嚴重不足,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光弘科技認為,在控股聞尚公司后,隨著對聞尚SMT 及先進的組裝技術的導入,公司將迅速搶占龐大的印度手機市場,未來增長可期。
洞察到這個機會的,還有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12月20日上午,TCL印度產業園在安德拉邦正式動工建設。與以往不同,這次對TCL而言并非產品輸出,而是從屏幕到整機的產業鏈能力輸出。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華星光電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印度市場是TCL重要的戰略市場,這次TCL不僅僅銷售產品給消費者,而是將TCL在產業一體化上的能力導入,以資本及技術密集的半導體顯示產業為核心,同步引入上下游配套企業,建立當地的產業生態,接下來將逐步建立手機、家電的生產工廠。”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7年印度人口13.39億。在經濟高速發展、可支配收入逐年遞增的情況下,印度8億35歲以下的年輕人具備成為“新中產階級”的巨大潛力。預計到2025年,印度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達到12%,比全球平均增長率高出兩倍以上,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而印度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容量也不斷擴大,尤其是手機和電視,因此大小尺寸顯示屏需求將在未來數年中穩步增長。
針對印度的關稅上調和產能不足,中國的手機企業也開始紛紛要求供應商到印度建廠,以減少關稅成本,擴大競爭實力。經過數年時間,小米、vivo、OPPO等品牌都進入印度并做了大量投資。
小米在2015年宣布開啟印度本土生產,同年與富士康合作,開設第一家工廠。之后,又分別于2017年設立第二家手機工廠和首家移動電源工廠,2018年上半年,再度宣布建第三座工廠。小米印度首席營銷官Anuj Sharma表示:“目前(小米手機)大約95%的零部件是印度制造的”,“我們目前在印度有六家工廠。”
最近,小米印度還邀請更多的智能手機零部件供應商在印度投資,從而進一步實現手機生產的整體本地化。其中,零部件供應商合力泰已經與安德拉邦政府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來啟動制造工廠。

vivo現有的工廠位于印度北方省的大諾伊達地區,占地50英畝多,已完全實現本地化生產,包括印刷電路板都在當地生產。該工廠的投資為30億盧比。
《印度經濟時報》不久前報道, vivo印度負責人Nipun Marya稱,公司擬在其“印度制造”的二期階段繼續投資4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近40億),其中包括建造一個新工廠。
OPPO則購置了印度新科技園區的土地,目前已進入運營狀態,并計劃2019年正式啟動該園區。與OPPO達成協議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將來到印度,在即將落成的科技園附近建立自己的生產設施。
據悉,OPPO將在大諾伊達建立第二家制造工廠,并于2019年投產。一旦竣工投產,該工廠每年將能生產5000萬臺手機。該公司第一座工廠也位于大諾伊達,每年能生產1500萬部智能手機,員工人數目前約為4000人。
事實上,與其說是關稅因素,毋寧說這些廠商在中國目睹或親歷了血的教訓,再不敢在供應鏈上有絲毫大意。遠的如小米,在2016年就因此陷入危局,直到雷軍親自狠抓供應鏈管理,實現產能爬坡,才緩過了一口氣,但在中國也已被榮耀、OPPO、vivo壓制。近的如錘子,創立伊始,就因為供應鏈問題影響到旗艦產品的上市銷售,最近更受此影響走到了危急存亡的關口。
對于一家手機品牌廠商而言,營銷、設計略有波動尚可調整,而供應一旦波動,就岌岌可危乃至萬劫不復了。在供應鏈端,一般至少提前一年以上預約敲定產能,如果出現問題,影響波及的后續周期也很長,調整扭轉將是一個事關全局的系統性工程。在血雨腥風中活下來并進軍印度市場的中國廠商們,心頭始終長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他們比誰都明了其中的沉痛。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