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險科技龍頭眾安保險的首席客服官活動火熱進行中,而在眾安的王牌客服陣營中,最引人矚目的竟然是智能客服小安。小安憑借著7*24小時不打烊的服務;覆蓋275個場景,服務無處不在;超97%的智能IVR意圖識別準確率;超90%的問題解決率等多重技能力壓全場,C位出道。

眾安王牌客服天團 智能客服小安C位登場
在這個沒有風口的年代,服務就是唯一的風口。服務好用戶,給用戶提供極致的體驗是讓企業競爭立于不敗之地的軟實力。
實際上,保險金融服務的場景有其特征:一方面,保險的流程繁雜,涉及客戶咨詢、投保、核保、理賠等業務流程;另一方面,互聯網保險產品本就聚焦于小額、碎片化、高頻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中,服務用戶不是一件簡單的問題。
以眾安保險為例,眾安的業務覆蓋面廣,有數字生活、大健康、車險、金融等生態場景;同時,產品迭代更新快,其尊享e生系列產品歷經5年19次迭代;保險單量大,2020年眾安累計服務超5.2億用戶,保單量高達79億張。
顯然,傳統的呼叫中心模式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用戶需求和產品業務迭代。這也給眾安的客戶服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未來保險服務提升的核心引擎一定是科技。”眾安保險CEO姜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是如是表示。這就是眾安保險服務創新的制勝之道。
眾安的智能客服小安因何C位登場?眾安又是如何通過科技賦能保險服務的?未來的保險服務將是什么樣子?
眾安智能客服“二八”定律
“眾安的在線機器人全渠道覆蓋,問題解決率超過90%;智能IVR意圖識別準確率高達97%,智能IVR轉接率做到9%等,這在行業內是領跑的。”眾安的智能客服產品負責人張閃如是說。
據了解,眾安保險的智能客服分三個層面:智能化、線上化以及機器人服務。
首先,智能化是通過搭建智能IVR產品體系和在線機器人,覆蓋保險場景中售前、售中、售后的簡單、高頻問題,通過AI技術能夠精準地定位到客戶的需求,從而可以高效、智能解答用戶的問題。

眾安智能客服小安的“技能”展示
線上化方面,主要是將大量的電話服務、線下服務引導至在線渠道承接,從時間和空間維度拓展服務方式,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降低服務成本。至于機器人服務,相信C端用戶并不陌生,它是智能與人工的協同,通過智能輔助人、替代人來實現整個客服團隊的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
張閃介紹到,眾安科技賦能保險服務場景主要有三個核心要素:第一是用戶自助解決問題;第二是具有前瞻性和預測性的客服能力;第三是通過數據驅動來建構反饋的閉環。
比如說,眾安的智能IVR實現的是分級導航,這背后是科技帶來的預測能力做支撐。再比如說,眾安智能客服方面有超過30萬次的語料標注和優化,可以不斷地提高機器人的服務能力,讓服務更契合用戶的所需所想。
由此可見,眾安通過科技賦能保險服務場景,實際上蘊含著“二八定律”。對于簡單、高頻的服務場景,通過大數據、AI 能力的補充,即便是20%的投入,也能輕松解決80%以上的問題。
從數據中可窺一二,2020年眾安健康險理賠案件在線申請占比達到93.29%,較2019年同期增長12.4%。其中,97.36%的案件無需郵寄材料,通過理賠直連服務及在線上傳材料和在線審核功能及時完成理賠,為客戶節約了時間與精力成本。眾安推全新的智能客服,讓整個運營效能翻倍,2020年變相節約成本將近1億元。
然而,降本增效是目的,至于如何實現,這一過程需要由一個系統來完成。
讓智能客服更智能
相信大多數人對“客服”的感知是在前端,諸如服務態度好不好,問題有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等客服體驗。但是,大部分人對承接客服的后端應該知之不多。換言之,客服是與用戶直接交互的第一落點,但并不是全部,某種程度而言,客服只是負責管理用戶生命周期的一個階段。
比如,關于眾安百萬醫療險產品的腫瘤特藥的增值服務申請。客戶當天12:00進線申請,同日晚上19點眾安的健康險醫療專員仍積極處理,將客戶需求同步第三方供應商。次日12點,客戶就收到供應商通知,可以憑證明去本市藥店取腫瘤特藥,且無需支付費用。
此case中,解決問題的主體有坐席、健康險業務以及第三方供應商等。顯然,當用戶提出問題時,這些問題其實是分散在不同的業務系統中,交互所需要涉及的部門有數據部門、不同業務部門等來共同配合。
眾安一位智能客服工程師告訴筆者,智能客服就像個“孩子”,唯有各個部門的壁壘被打破,才能讓大數據等技術能力在客服層面發揮價值,很好地“教導”孩子。
一言以蔽之,要讓智能客服更智能,后端的大數據運營、部門協同至關重要。這背后考驗的是一家企業在戰略、組織力、執行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眾所周知,眾安是一家帶著濃重“科技”標簽的企業,公司有近半的員工是研發人員。作為保險科技的領跑者,眾安在科技賦能保險服務創新上,一直走在行業前面探索。
據了解,眾安的數據智能中心,通過大數據來建立起強大的數據中臺體系,以數據驅動保險價值鏈的創新。2020年,眾安的內部數據使用率提升了16%,通過精細化的核保核賠,整體促進理賠效率的提升達到了20%以上。
為實現千人千面、全面、高效的客戶服務,眾安持續地關注新技術的應用和探索,推動科技轉化和落地,運用AI等科技手段來驅動保險服務創新,提升服務質量。
在組織能力上,眾安更是打破組織的“上限”,推進不同部門的團隊的高效協同,靈活調整,適應變化,同時,不斷地沉淀和打磨智能客服的方法論。
此外,在執行上亦同樣重要。快速試錯、風險平衡能夠衡量一個敏捷組織的執行力。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的產品和業務迭代是非常快的,比如,我們的尊享系列產品歷經5年實現了19次的迭代,因此,快速、突破的能力至關重要,這也是眾安文化價值觀的要求。正因如此,我們的團隊能夠不斷試錯,通過對風險的有效把控,持續優化服務策略,實現資源利用和價值輸出的最大化。”張閃如是評價眾安智能客服的執行力。
對于眾安的智能客服團隊而言,所有的創新嘗試都是為了解決用戶的問題而來的。“以用戶為中心”是他們工作的不二法則。
“以用戶為中心”的不二法則
“眾安通過科技創新的原點一定是以用戶為中心。通過數字為驅動,關注用戶旅程、優化用戶體驗,促進保險品牌力的提升。”眾安保險CEO姜興在今年的開放日上如是表示。
從智能客服角度來看,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全旅程是智能客服未來更大的盤子,它強調全流程、端到端的自動化、智能化服務,實現的是對用戶完整生命周期的全覆蓋。顯然,科技才是未來保險服務創新的底色。
高質量的服務保障離不開底層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突破,技術與場景的深度結合。通過技術驅動產品、運營、數據實現閉環,實現系統高效性,不是單次服務,而是以用戶為中心,提供用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務,提供有溫度的保險服務。
首先,技術賦能保險服務提升的核心引擎一定是云科技、云技術。
眾安是第一家把所有的核心業務系統都跑在云端的保險公司,經過幾年時間的沉淀,為其創新和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2020年初,眾安自主研發的云上的核心系統“無界山”升級到了2.0,系統每秒可處理3.2萬的分值,將承載未來眾安千億保費的夢想。
其次,數字化一定是以數據為基本的生產資料。如何用好數據?如何發展好大數據?
實際上,眾安一直在沉淀自身的數據能力。比如,在大健康板塊,眾安保險依托成熟的、數字化的醫療大數據資源,在高效的OCR識別基礎上,更進一步地與覆蓋28個省份的1100多家醫院和11個省市的醫保中心/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數據直連,通過自動理算功能,結合被保人就診信息、賠付標準,自動計算出賠付金額。
據數據顯示,2020年理賠直連案件最快29秒結案,高效理賠服務讓溫暖“速達”。
由此看來,用戶服務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科技對未來競爭力的加持。科技如何賦能保險服務創新?在技術驅動下,眾安有溫度的服務來已經在打樣了。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