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伊始,新一季的營銷大幕拉開。與往年不同的是,電商占盡風光的時代逐漸過去,零售便利店作為當紅業態重回人們視野。

數據顯示,實體零售仍占據社會消費總額的90%,線下門店所擁有的即時性、體驗和交互感,是線上消費無法取代的。而隨著消費方式的更新和升級,實體門店運營也必須逐漸向精細化轉型。
從門店精細化運營來看,擁有2000多家門店的良品鋪子是一個好的樣本。自2008年以來,良品鋪子就以超前的眼光和意識開始了門店信息化進程,并打通線上線下,在線運營會員。可以說,每一家門店都承載著會員運營、消費體驗和前置倉的復合功能,使得流量和坪效得到充分挖掘。
良品鋪子被公認為傳統零售數字化轉型的標桿:早在2008年,良品鋪子就上線門店信息化系統。2009年上線了倉庫信息化管理系統,目前庫存變更在小時級別,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2015年9月良品鋪子上線由IBM和SAP服務建立大數據后臺系統,實現了供應鏈的數字化。2017年與阿里巴巴合作上線智慧門店體系,2018年6月上線智能導購系統,將線上線下會員打通,實現了用戶的無縫觸達和全面在線。

業內專家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并非單一的渠道、品牌或者內容,而是怎樣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打造用戶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鏈、全渠道的數據庫,并把它們運營起來。良品鋪子就是通過挖掘線下消費交易數據,識別消費者的行為軌跡和喜好,進而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所有環節互動中挖掘用戶價值,以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驅動產品研發和營銷活動。
通過智慧門店系統,良品鋪子借助數字營銷工具將用戶群體分析精確到單店單客,進而精準地識別和挖掘消費需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去年6月,良品鋪子上線的智能導購工具,就充分發揮了單個門店的會員運營的功能:顧客在掃碼后,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店員組建的隱形社群,每當門店有促銷、新品上架、會員活動,店員便可以通過釘釘后臺,根據消費喜好分別向不同顧客推送“定制”消息。店員在成為顧客的專屬顧問后,會更加積極用心地了解顧客的需求,使得信息高效觸達,顧客對于品牌的黏性也在不斷提升。
2019年,洞察到消費者動線變化的良品鋪子,正在逐步將線下門店正從街邊向購物中心店轉移,目前已有近400家購物中心店,布局在武漢、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的頂級商圈。明年起,新開門店中半數以上集中在大型購物中心。
“如果說線上渠道滿足便利性優勢,門店則補充了前置倉、體驗、社群經營等功能,在數字化大潮中,它是有機組成,更是情感載體。門店能否帶來極致體驗,是新零售決勝的關鍵。”良品鋪子高級副總裁趙剛分析。2000多家門店,每一家都自成一個精細化運營的站點,對于線下實體零售業來說,是值得關注的現象級案例。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