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貸”跑路事件發生一個月后,案件偵破仍舊遙遙無期,網民維權道路陷入困境。 “旺旺貸”并非首家陷入跑路風波的P2P網貸平臺,過高的投資風險引發了多方熱議。就此情況,有金融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保險業不應缺位P2P網貸,相比自身投入平臺建設之外,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設立“本金保障”等新險種保障網民權益,是更為迫切的任務。
在P2P網貸行業中,網民是最為弱勢的群體,但卻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基石。類似“旺旺貸”跑路事件的頻發,已經影響到整個P2P行業的發展。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仍無法解決網民權益的保障問題,P2P網貸行業的發展將沒有未來。保險業推出新險種保障網民權益,無疑是這一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保險業龐大的個人、企業信用資料庫,將為P2P行業的資質審核提供強大助力,將網民風險降至最低,而且即便出現違規行為,保險業的及時賠付也能大大提升網民的投資信心,進而在行業蛋糕整體做大的基礎上,收獲多方共贏的結果。
專家認為,在當前環境下,P2P網貸的快速發展說明其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但因為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切身利益,不應放縱這一新興行業野蠻成長。除了政府監管等行政手段外,市場化的手段更應受到重視。如果保險業能夠介入到對網民資金安全的保障中,將極大提升P2P網貸平臺的風控水平,建立起責任清晰、任務分明的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在當前強調市場化的寬松政策環境下,讓P2P網貸行業獲得良性的可持續發展機會。
但從目前保險業的動作來看,“舍本求末”的特征過于明顯。從平安保險推出“陸金所”再到太平保險傳出籌備P2P網貸平臺的消息,保險業目前正在憑借品牌優勢直接參與分割行業蛋糕,卻在最擅長的保險領域表現低調。然而,無論從保障網民、投資者的基本權益,還是自身收益等方面考慮,保險業都應首先推出新險種分擔網民投資風險,完善P2P行業投資生態,進而實現自身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目前P2P網貸行業存在較高投資風險,但是也給中國保險業提供了新的發展良機。與銀行貸款多有抵押物不同,保險業如果針對P2P網貸行業推出相應險種,就相當于進入了無抵押貸款保證保險市場。在目前小微融資需求漸成金融業主流的背景下,這一保險領域呈現出廣闊的競爭藍海,雖然存有一定的風險,但預期高達10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仍然讓人充滿遐想。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金融改革與創新的腳步日益加快,雖然發展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但如果多方合力共同保障,讓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各盡其責,保障網民、投資者的最基本權益,才能讓包括P2P網貸行業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盡快走上正軌。